|
|||
|
|||
首 页 时政要闻 新闻专题 乡镇信息 视频新闻 镜头说事 农业信息 今日中国 今日龙江 社会点击 关于集贤 | |||
上有年过七旬的父母双亲,下有正在读中学的儿子,而夫妇俩并肩携手15载,相亲、相敬、相爱、真诚相待,老人、夫妻、小孩一家人和睦相处,这就是兴安乡仁德村王京玉和妻子郑云芝的幸福之家。 婆 媳 和 睦 在农村,像这样一个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要各方面协调好是不太容易的,可在这个家庭中,婆婆和媳妇同样有着吃苦耐劳的精神,互敬互爱,把小家庭安排得井井有条。每每到了农忙季节,儿子、媳妇要下地干活,婆婆和公公就悄悄地、早早地起来,婆婆做饭,公公烧火,为儿子、媳妇做好可口的饭菜,让他们多睡一小会儿,让他们休息好,养足精神下地干活。家里每年都要养几头猪、鸡、鸭、鹅等,这些喂养活都不用儿子、媳妇操心,儿子媳妇下地干活走了,公公、婆婆就开始喂猪、喂禽,收拾庭院,打扫卫生,把家里整理得井井有条,中午还能给小孙子做做饭,减免了儿子、媳妇的后顾之忧,媳妇每提起这些总是喜滋滋的,直夸这样的公婆真是世上难找。等到农闲了,媳妇就自然操持好家务活,再不让公婆伸手干活,她让婆婆歇着,出去扭扭秧歌,听听曲,看看电视,散散心,公公婆婆都已年过七旬,身体还算得上硬朗。但婆婆的胆囊不太好,不能吃鸡蛋,而小孙子却最爱吃韭菜鸡蛋馅的饺子,每次包饺子的时候,儿媳妇都要做上两样的馅,一些是韭菜鸡蛋的,一些是韭菜肉的,再分成两锅煮,这样既可以照顾婆婆也可是兼顾儿子的要求。而公公的年岁大了,胃不算太好,吃了硬的食物不愿消化,儿媳妇就多做一些面食,有时蒸米饭的时候,也要单给公公做些好消化的面食,从不嫌麻烦,毫无怨言。就样婆媳间互敬互爱,和睦相处,一家老小自然也就和和美美了。郑云芝总是说:当年父母年轻的时候,也是这样担谅儿女的,到老了,就应该享到这些的,根本不算什么。 夫 妻 互 爱 在家中,夫妻二人互敬互爱,有时间,王京玉总是抽出时间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妻子更能体会丈夫的辛苦,他们彼此理解、尊重,互相关心、帮助,用真诚的爱心营造着甜蜜温馨的生活。他们各尽其能,共同分担家务,一个做饭、洗衣;一个拖地板、擦拭桌椅,两间居室、餐厅、厨房,总是收拾得干干净净,各种陈列、物品摆放得整整齐齐。饭后他们常常去户外散步,边走边兴致勃勃地谈论着身边发生的事情,交流着自己对社会、对生活的认识与感受,增进了相互的沟通与理解。他们精打细算共同理财,安排好家里的收入和支出,从没有因为经济上的原因彼此埋怨或发生争吵。他们没有一般农村家庭那种在农闲时节喝小酒、打麻将的恶习,而是抽出时间来,看孩子的课本,甚至课外书,督促孩子的学习。 每到秋收时节,丈夫王京玉都要开着大型联合收割机去其它地方收割黄豆,妻子郑云芝在家,做好自家的秋收工作,里里外外地忙活着,每晚闲下来,不忘给在外的丈夫发个信息,叮嘱天冷了多加衣,干起活来要注意安全等等,嘘寒问暖,呵护备至,让丈夫安心在外赚钱,因为她深深地懂得“妻贤夫祸少”这个真理。丈夫也总是叮嘱她挂好门、看好家,虽然话语不多,但每条信息也都凝聚着浓浓的亲情,浓浓地惦念。 儿 子 成 材 为了从小开发孩子的智慧潜能,培养其对知识的渴求,在孩子咿呀学语时,夫妻俩就耐心地教他背诵古诗和歌谣,计算简单的数学题;稍大些,又陪伴他收看动画片节目,精心购买了许多配有插图的童话书给孩子读,闲暇时给孩子一些启发智慧、有教育意义的故事,从而在孩子幼小的心灵播下了知识的种子。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下,孩子从小养成了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在家里,帮助父母打扫房间,帮助爷爷奶奶端茶倒水,主动清扫室外的积雪。上学后,他从不乱花一分钱,从不和其他同学比吃比穿。随着孩子逐渐长大,父母注意增进与孩子的思想沟通与情感交流,孩子也把父母当作朋友看待。晚上,一家5口边吃饭边交流,孩子滔滔不绝地讲述着学校发生的故事。爸爸妈妈不仅认真倾听,而且不失时机地对孩子进行启发诱导。夫妇俩教子以德为先,以身为教,让孩子从小看到父母做人的原则、处事的方法,让孩子在和谐的氛围中长大。他们尊重孩子的创造性,锻炼他独立生活的能力,让孩子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未来。他们时常提醒儿子:“无论挣钱多少,无论做事大小,必须先把人做好”。由于父母以实际行动为孩子营造了一个快乐、温暖、祥和的家庭环境,使孩子在充满关爱的良好氛围中茁壮成长。王国锋7岁上小学一年级,比同龄的孩子上学早,并且学习成绩优异,多次被学校评为了“三好学生”和红花少年。
|
|
||||||||||||||||||||||||||||||||||||||||||||
版权所有 @ 中共双鸭山市委宣传部
黑龙江东北网络台 东北网络台双鸭山站
集贤县委宣传部主办 本网站为双鸭山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