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贤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呈现良好发展势头
5月的集贤,生机盎然,青翠的嫩叶跃上枝头,农田里农民挥汗如雨,撒播希望的种子,调结构、用科技、大力发展畜牧业,集贤县正在和谐有序地推进新农村建设。
5月6日,兴安乡的乡村两级干部们正在乡政府里研究着发展万寿菊的具体事宜,今年,乡里把发展万寿菊做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如今,集贤县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已凸显成效。该县积极探索发展“龙头+基地”、“中介组织+基地”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引导龙头企业、中介组织与农 户建立买断型、保护型、服务型、合作型的利益分配方式,解决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之间矛盾。一是推进“龙头+基地”型产业化经营。重点扶持阳霖、昌达、丰瑞、同泰、晨光、福源等一批国家、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这些龙头企业为牵动,发展大豆、玉米和水稻订单种植。二是推进“中介组织+基地”型产业化经营。适时赋与民间成型中介组织合法地位,明确其责、权、利,规范其市场交易行为。政府投资70万元建设了板子房瓜菜市场,进一步完善了市场服务体系,在板子房瓜菜协会的带动下,目前西瓜种植面积达20万亩,带动农户5万户,去年实现销售收入3.2亿元。发挥天利畜牧交易协会一头连农户一头连市场的中轴作用,仅去年上半年天利畜牧交易中心就交易生猪20万头,日均交易生猪200头,该市场现已发展成为三江地区闻名的生猪交易市场。三是不断加强其它中小经济组织建设。截止今年一季度,各类协会、中介组织和农民经纪人队伍分别发到447个80个和600人。
畜牧业发展势头良好。集贤县将畜牧业作为农业主导产业来抓,通过政府加大投入、出台《畜牧业发展优惠政策》等措施,引导农民走畜牧养殖之路,促进畜牧业向标准化、规模化和规范化方向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全县生猪、肉鸡、肉牛饲养量分别达到87万头、713万只、20、2万头,畜牧产值实现10、3亿元,全县农民人均牧业纯收入实现750元。通过大力实施良种工程、标准化生产,推进了全县畜牧业的技术进步,多次聘请省市专家辅导、传授新技术,目前改建繁改点40个,奶牛冻配1780头,黄牛配冻6700头,建成了3个存栏万套以上父母代种鸡场,引进樱桃谷肉种鸭50单元(7000只)产业化经营粗具规模。全县有晨光牧业公司和食品公司2家畜禽加工企业,晨光牧业年可加工肉鸡1000万只,是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食品公司年可加工大鹅10万只,全县畜牧小区发展到77个,养殖专业村、专业户分别发展到16个和2209户,发展肉牛、肉鸡生猪等专业协会组织132个。
科技为农业助力。今年,集贤县粮食产量达到13亿多斤,该 县加大农业科技的普及及推广力度,积极引导农民采用多种先进实用的农业栽培新技术,着力抓好适合集贤县玉米、大豆、水稻等三大作物的标准化生产技术的应用和普及推广,形成了农技推广、农技培训、农技咨询、农技开发为主的上下贯通、纵横交错的农技推广体系。县农技推广中心的技术人员每天深入到田间地头直接到户,推广科技成果直接到田地,传授技术要领直接到人,让农业科技示范户最快,最直接地掌握新技术,让广大农民从这些示范户看到新技术、新成果的应用所产生的经济效益,激发他们学习和应用农业新技术、新成果的热情。同时,以提高农产品安全和降低生产成本为目标,建设一批生产水平较高的县乡村三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引领广大农民向农业的科技化、现代化发展。进一步搞好品种试验示范和区域种植,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达到了5万亩。突出抓好了高油大豆标准栽培和优良品种展示,玉米紧凑型密植高产栽培、寒地水稻高产栽培、大豆密植播种生产技术及两瓜、甜菜、元葱、马铃薯高产栽培等示范园区建设工作。
新农村建设有序推进。集贤县把新农村建设作为农业工作的总纲,作为促进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重要措施,全力推进。科学编制规划。坚持环境优先、生态优先的原则,组织有关部门帮助同意、庆生、兴源等五个省级试点村编制了村屯建设规划和村屯经济发展规划。建立帮建机制。抽调专人成立了新农村建设办公室,召开了全县新农村建设推进工作会议,全县86个单位和部门对30个省、市、县三级试点村实施帮扶,有129名科级后备干部作为非试点村联络员,与各村进行了对接,负责新农村建设有关事宜的协调联系。三是加强生态和基础设施建设。将绿化工作作为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主要途径,共义务植树72万株,补齐栽植护村林11.3万株、农防林18.6万株、护路林6万株,完成140个村的绿化造林任务。结合春季爱国卫生运动,开展了新农村建设环境整治会战,共投入资金619万元,整治村屯188个。实施了永安小学、太平中心校2个农村中小学危改工程完成基础建设,兴安乡通乡公路、庆生村通村公路已开工建设,建设秸秆发酵沼气池23个,有10个村新上体育器材10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