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夏以来,集贤县遭遇了严重旱灾,县委、县政府迅速调整思路,坚持一手抓抗旱,一手抓救灾,通过制定实施支持畜牧业发展等一系列开发式救灾政策,实现了“一招解三愁”的目标,走活了大灾之年县域经济发展的新棋局。
以开发式扶持政策为支撑,为受灾群众创收解愁。县委、县政府制定出台了为每户受灾群众贷款2000元用于发展畜牧养殖业,并给予6个月贴息的优惠政策,按目前仔猪价格,每2000元贷款可购买4头仔猪,根据现在生猪市场行情,扣除综合生产成本,每头生猪可获纯利500元。每发放2000元贷款即可为每户受灾群众带来2000元经济收入,将为受灾群众解决基本生活问题提供帮助。
以开发式扶持政策为引领,为相关企业生产解忧。新政策规定,从新政策实施之日起至2007年12月31日前,凡新建二元可繁母猪200头以上或千头以上商品猪场,在严格履行相关抵押手续的前提下,政府将为养殖户协调解决50万元贷款并给予一年贴息,凡新增一头猪,县财政给予补贴50元,力争使全县生猪存栏量在2008年年底前达到100万头。该具体政策的实施,将有力推动全县生猪生产迅猛发展,从而使养殖户、饲料生产企业和招商引资企业四川长林集团200万头生猪屠宰加工企业实现三方共羸,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和良性循环。
以开发式扶持政策为引擎,为财政面临困境减压。由于县财政在抗旱救灾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必将给保工资、保正常运转带来巨大压力。扶持生猪生产政策出台后,将刺激生猪养殖迅猛发展,从而带动粮价上涨,使受灾农户在粮食减产的情况下最低限度减收,对于稳定社会购买力和商贸流通产业将发挥至关重要作用。另外,在市场需求旺盛和原料充足的双重作用下,饲料生产企业和生猪屠宰企业满负荷生产已成定局,由此增加的税收可最大限度弥补以玉米、大豆为原料的生产加工企业因产能下降而减少的税收,将大大缓解县级财政的压力。
此外,县委、县政府还制定出台了在县域内免收农用车辆包括过路费在内的一切费用,免费培训农民工拓宽劳动力转移渠道等一系列扶持政策,力争通过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帮助受灾群众走出困境,努力实现绝产不绝收,减产不减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