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集贤县加快实施技术创新工程,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促进循环经济发展,走出了一条符合集贤县实际的科技富民强县之路。目前,全县科技进步率达到42%,县域经济指标综合排名位列全省前列。
集贤县坚持把科技工作放在战略性、全局性的位置来抓,坚持实施一把手工程,成立了以县委书记、县长为组长,科信局、人事局、经贸局、教育局、财政局、卫生局、群团组织及8个乡镇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全县科学技术工作领导小组。认真落实一把手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实行抓科技工作绩效目标管理,年初各成员单位与县政府签订责任状,年终按责任状任务指标进行考核,将考核结果作为干部任用的重要依据,从组织体系上做到领导到位、工作到位、落实到位,为推动科技进步提供了组织保障。
大力实施科技创新,为工业经济增长增强后劲。坚持把加快企业技术改造作为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针对该县多数企业设备陈旧、技术落后的实际情况,积极实施“企业技改工程”,全县实施技术改造项目96项,完成技术改造投资13967万元,开发炉前环保型煤设备、水田平地打浆机、色拉油、玉米酒精等新产品13种。对企业技术改造项目、对新技术成果应用、对科技含量高的新产品开发优先给予财政贷款贴息,共向上争取贷款贴息项目13项,投入贷款贴息1956万元,向上争取技改资金644万元。阳霖油脂集团新上生产自动化监测项目,获省发改委扶持资金30万元,并获省科技厅高新技术改造扶持资金50万元;昌达油脂公司投资700万元进行扩产改造,日处理大豆能力由200吨提高到800吨,生产成本由每吨140元降到80元;振业水泥有限公司实施了20万吨水泥粉磨站节能项目,产量达到7万吨,新增产值350万元。全县工业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实现了发展壮大。同时,集贤县还把加快民营科技企业作为推广新技术的重要渠道。按照先发展、后规范、在发展中规范的原则,不断提高民营科企自身的研发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目前,集贤县民营科技企业发展到12家,其中昌达油脂、阳霖油脂、东大油脂三家企业获省级高新技术企业暨省级民营科技企业称号。
加强科技合作,构建科技进步人才智力支撑。集贤县坚持把借助外力发展自己作为推进科学进步的重要手段,大力实施人才战略,依靠高层次的科技人才,抢占科技前沿,占领科技高地。积极与省内外18家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建立紧密联系,加强技术交流与合作,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聘请东北农大专家、福建农科院教授、省科学院高级工程师、国家大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授等专业人士来集贤县传授北药种植技术、无籽西瓜栽培技术、大豆栽培技术、生物肥应用技术等各类先进种养殖技术,共举办培训班40次,培训万余人次。今年8月份,举办了县域经济发展论坛,邀请中国农学会名誉会长、原农业部副部长洪绂曾就县域经济发展进行了专题讲座。还先后邀请法国、荷兰、德国等专家教授讲授指导农业生产、畜牧养殖和疾病防疫等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