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第二十六个中国记者节,党报人整装再出发

四季更迭,风雨兼程,见证着双鸭山日新月异的蓬勃发展。作为瞭望者、记录者,也是建设者、推动者,他们以记者之名,奔走在每一天、跋涉在每一处,在这川流不息的伟大奋进征程中,双鸭山日报全体新闻工作者留下了铿锵有力的足迹。
选择所热爱的,热爱所选择的。既然从事了新闻行业,就要无怨无悔,以笔为旗,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中国式现代化和双鸭山高质量发展贡献全部力量。
不知不觉中,11月8日第26个中国记者节悄然来临,回望一年来党报人的坚实步履,愈发清晰地发现:所谓“完美记者”,从不是聚光灯下的焦点,而是始终扎根在离新闻最近的地方。
在泥土中扎根,于时代里落笔,这就是党报记者的真实写照。



在城市未醒的凌晨,他们的身影已掠过寂静街巷,键盘敲击声化作黎明前最清脆的序曲;在暴雨突至的街头,他们冒雨前行,只为定格风雨中最真实的人间百态;在乡村振兴的田野,他们蹲在田地上与农人促膝攀谈,笔尖流淌的不仅是丰收的喜悦,更有土地里萌发的希望;在突发事件的现场,他们逆向而行,以冷静的观察、客观的记录,为公众架起通往真相的桥梁。



他们以笔为剑,找寻真相,让事实的光芒照亮每个角落;他们以镜头为眼,凝视世间的冷暖,让平凡人的故事被看见、被听见;他们以笔端为桥,连接你我与远方,让温暖与力量在墨香中传递。他们不是聚光灯的焦点,却始终站在离新闻最近的地方——可能是深夜编辑部不灭的灯光下,可能是春运车站拥挤的人潮中,可能是乡村田野土地上,也可能是正在施工的工地上……




他们见过人性的复杂,却依然选择相信善良;经历过采访的艰辛,却从未停下追逐真相的脚步。稿件发表时的署名或许简短,但背后藏着无数个熬夜改稿的夜晚、无数次奔波在路上的疲惫,以及对“新闻”二字深入骨髓的敬畏。他们记录时代,也被时代铭记;传递温暖,也在温暖中坚守。


“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他们始终坚持用点滴努力汇成正义洪流,用更鲜活的笔触记录时代变迁,用更多元的视角传递民生发展,用更优质的内容凝聚奋进力量,用“有态度、有温度、有深度”的新闻报道推动经济社会的点滴进步。



胸怀星光脚生泥,紧跟时代鼓与呼。万水千山不忘来时路,党报人将握紧手中的笔,坚定地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成为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工作者。
记者 郭林林 首席记者 杨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