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铎 本报首席记者 马淑芬
秋风送爽,黑土飘香,宝清县朝阳镇东兴村迎来了农业生产中承前启后的关键一环——秋整地。近日,由朝阳镇东兴村东丰谷物种植合作社与八五三农场携手打造的1200亩“黑农531”大豆千亩方、1200亩“K6791”玉米千亩方示范基地正式启动秋整地作业。
近年来,朝阳镇以垦地合作为重要抓手,建立了“推动农业标准化生产、助力粮食丰产增收”的清晰发展逻辑。作为朝阳镇深化垦地合作的生动实践,这两个千亩方的秋整地工作自筹备之初便备受关注。今年春耕伊始,朝阳镇政府主动牵线搭桥,促成东丰谷物种植合作社与八五三农场达成“技术+地块”的深度合作模式:农场发挥技术优势,提供“黑农531”“K6791”等优质适配品种及全程田间技术指导;合作社整合地块资源,负责日常管理与技术落地。此时启动秋整地,既是对前期垦地合作成效的巩固,更是为明年播种筑牢土壤基础。
为确保秋整地质量与前期合作成效相匹配,朝阳镇农技人员多次深入田间地头,从作业标准细化制定到农机调度协调全程跟踪指导,让每一个环节都严格遵循科学规范。从品种筛选到耕作管理,整套流程环环相扣,使这两块示范田今年拿出了“黑农531”大豆每斤2.15元、“K6791”玉米每斤0.81元且亩产2100斤的亮眼成绩。“这两块垦地合作地块是全镇的样板田。秋整地必须拿出高标准,同时,借助农场的技术经验,让科学耕作模式真正扎根田间。现有多台大型农机整地设备参与这两个地块的耙地和起垄工作,一天能整地500多亩,效率比往年高出不少,4天就能干完2400亩。”朝阳镇副镇长刘立业说。
秋整地启动后,八五三农场派驻的技术指导团队也始终坚守现场,根据土壤墒情、作物残体数量等实时调整作业参数,确保技术标准精准落地。东丰谷物种植合作社作为垦地合作的直接实施者,从春耕选种到如今秋耕整地,全程与农场技术团队紧密对接,对每个环节的技术要求都了然于胸,也深刻感受到了合作带来的实实在在的改变。“和农场合作后,我们彻底告别了传统的种植模式,根据农场的整地作业要求,我们的秋起垄可以达到保土保墒的目标,为明年春耕做好准备。”东兴村东丰谷物种植合作社负责人李臣卿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