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按钮
我市为筑牢祖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贡献力量
//shuangyashan.dbw.cn  2025-10-29 07:43:08

创新推行生态总长制 构建生态环保新模式

  本报讯(首席记者 杨军)“十四五”期间,我市始终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创新整合林长制、河湖长制、田长制和生态保护等制度资源,在全省率先推行“生态总长”工作机制,实行分区划片管理,实现生态保护从“多头管”到“统一抓”的历史性转变,相关工作获国家林草局和省政府的认可肯定。

  坚持创新引领,破解生态治理难题。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总长制工作,2023年就将其纳入到全市深化改革任务中,制定出台《双鸭山市生态总长工作实施方案》和《双鸭山市生态总长工作实施细则》。建立由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为生态总长、市委副书记为办公室主任的组织体系,以全面推进生态总长工作为抓手,每年组成专项督导组深入到各县区对生态总长制工作推进情况进行实地调研和督导,全力护绿、扎实治水、坚决保田,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多方参与、齐抓共管的运行机制,最大程度避免了“管河的不管林、管林的又不管田”的问题,构建起共商、共治、共建、共享的生态治理新格局。

  坚持系统治理,提升生态监管效能。建立集约高效组织体系,打破部门壁垒,设立市、县、乡、村四级生态总长制办公室,变多部门“单打独斗”为“一家统管”。以村为基础单元科学划分片区网格,实现“一员多责”,大幅节约行政成本。整合各类专项会议,提升决策效率和执行力;构建协同治理机制,坚持系统思维,统筹推进的工作原则,建立工作会商制度,构建“市级统筹、区域协同、部门联动、社会共治”的生态管护新格局。打通地上地下、岸上水里、城乡之间的治理环节,以“林密、景美、河畅、水清、田净、粮丰、天朗、气爽”为目标,协同推进“护绿、治水、保田”。建立部门联动机制,明确关键部门职责,形成工作合力;推进智慧监管建设,以饶河县为试点,投入700万元建设“互联网+生态总长制”数字化平台,整合河、林、田数据,新增23套监测点,覆盖率提升至50%。全面建立“一巡多查”工作机制,全市工作人员从2177人压减至797人,整合事项17项,建立五步闭环工作流程。创新“生态总长+警长+检察长+法院院长”协作机制,提升执法效能。推广“生态啄木鸟”程序,累计巡查2.8万余次,整改隐患179件,整改率100%。

  坚持提质增效,彰显生态治理成果。“生态总长制”实施以来,通过机构、人员、会议、流程、事项整合,大幅提高工作效率,节约行政成本,切实为基层减负,治理效能取得显著成效。2022年度省级林长制考核被评为优秀等次;2023年市林草局荣获“全国林草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023、2024年度省级田长制、林长制考核被评为优秀等次;并多次获得省级奖励资金和国家级幸福河湖建设项目资金。同时,全市已连续35年无重大森林火灾发生,连续3年被省森防指授予“森林草原防灭火先进单位”称号。此外,全市设立生态总长制公示牌100余块;在高铁站、市政广场等重点位置设立国家森林城市户外宣传板。中国绿色时报、中国改革报、黑龙江日报相继刊发我市生态总长制做法;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对我市生态总长工作进行了专访;中央电视台到我市对巩固国家森林城市成果进行了专访。

  坚持持续发力,深化生态治理改革。我市通过有效调度生态管护各支力量,构建起更加集约高效的生态环境保护新模式,达到了1+1+1>3的效果。国家林草局对我市生态总长制改革给予充分认可,省调研组赴我市进行了专项调研,主管副省长和省林草局领导给予肯定批示;省人大、省政协和省生态环境厅等单位分别来我市进行生态总长制改革工作调研;省优化营商环境领导小组办公室将“生态总长制”改革认定为自主创新、全省首创;省内相关地市先后复制我市生态总长制新举措。

  今后,我市将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政治责任,以更加坚定的态度、更加务实的举措、更加严实的作风,抓实抓细各项工作,奋力推动林草事业高质量发展,通过生态总长制改革的深入,努力将生态优势切实转化为经济优势,为建设美丽龙江、筑牢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持续贡献双鸭山力量。

作者:    来源:双鸭山日报    编辑:杨宏图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 @ 双鸭山日报社 黑龙江东北网络台主办
本网站为双鸭山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