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城管局全力推动市容环境蝶变提升
本报首席记者 杨昕宇
挤占人行道的流动摊贩不见了、破损歪斜的广告牌匾规范了、背街小巷垃圾死角整洁了……这是近段时期以来市民感受到的市容环境变化。紧扣“活力魅力双鸭山、宜居宜业幸福城”建设目标,以问题为导向、以民生为核心,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全力推进市容环境整治行动,让城市“颜值”与“品味”同步提升,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正从街巷间的细节里不断溢出。
织密治理网,让规范成为常态
“以前南海东路这边,下班点全是卖菜、卖小吃的摊贩,我带着孙子总得在车缝里绕着走,现在你看,人行道宽宽敞敞的,走起来多舒心!”家住尖山区南海东路的张凤兰习惯每天下午带着孙子散步,恢复整洁的街道让她非常满意。这一改变的背后,是市城管局创新推出的“三个一”精准治理策略,让市容管理从“粗放式”转向“精细化”。
为摸清主城区市容秩序“家底”,市城管局组织执法人员对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开展拉网式调研,重点排查占道经营、跨门营业、占道堆物等违规行为。将每一处问题点位的位置、涉及主体、违规性质逐一登记,绘制成动态更新的“市容秩序问题分布图”。“有了这张图,我们就能精准定位问题,避免‘大水漫灌’式执法,哪里需要整治、怎么整治,一看图就清楚。”市城管局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这张“作战图”已标注并解决各类违规点位5600余处,成为精细化管理的“导航仪”。
“执法不是‘一刀切’,既要守住市容底线,也要兼顾民生温度。”这是市城管局在整治中始终坚持的原则。在勤廉路市场改造后,曾经占道卖菜的李师傅有了固定摊位:“之前就是在道边临时占一块地方,风吹日晒不说,还影响市容。现在有了遮雨棚,每天出摊有保证,收入也稳定下来了。真是帮我解决了大难题!”针对群众反映最大的占道经营行为,执法人员坚决依法整治,彰显法律权威;同时,执法人员化身“服务员”,一边开展普法宣传,讲解市容管理规定,一边协调属地街道和市场管理方,为商户、进城菜农寻找合规经营区域,规范、稳定他们的经营行为。此外,针对历史性占道堆物问题,执法人员还会主动清理,并对物品进行登记保管,明确认领时限和途径,避免引发矛盾纠纷,真正做到“整治有速度,服务有温度”。
为防止整治效果“反弹回潮”,市城管局建立了市、区、社区三级联动巡查机制,将主城区划分为8个巡查网格,每个网格配备执法人员和社区志愿者,实现“全方位覆盖、全天候监控、快速化处置”。
“以前我们小区门口总有商户把货物摆到路上,说了好几次也没用,现在有了网格员,发现问题马上就有人来管。”尖山区居民王成宇说。截至目前,网格巡查已累计开展入户普法宣传20余次,及时处置各类违规问题300余起,形成了“发现—处置—反馈—复查”的闭环管理,让整洁有序的市容环境成为常态。
啃下“硬骨头”,让城市焕新颜
如果说“三个一”策略是市容管理的“日常保养”,那么“两步走”攻坚行动就是针对城市“顽疾”的“集中治疗”。市城管局联合多部门,聚焦户外广告和违章建筑两大痛点,出重拳、下猛药,让城市外在形象和内在秩序同步提升。
户外广告牌匾是城市“脸面”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破损、无主、违规的牌匾不仅影响美观,还存在高空坠物风险。“我家楼上原来有块以前商户留下的牌匾,破破烂烂、又难看又怕掉东西砸人。前几天‘城管’带着‘举高车’来,忙了小半天,安安全全地拆掉了,真好!”建设路某住宅楼居民一边说一边向记者展示手机里他拍的执法人员工作照片:锈迹斑斑的残破牌匾、汗流浃背的执法人员、“重见天日”的居民窗户、笑容满面的市民群众……
“‘精致细腻、整洁有序’是此次门头牌匾规范、城市风貌提升整治行动的准则。”市城管执法局负责人介绍,在行动开展之前,城管执法人员就对管辖区域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排查,详细掌握违规牌匾和存在安全隐患牌匾的具体位置、数量、破损程度等信息,并建立了详细的工作台账。
针对需要整治规范的高空牌匾、遗弃牌匾、残破牌匾以及落地牌匾等,执法人员制定了科学合理的拆除方案。对于高空牌匾,动用专业的高空作业设备,确保拆除人员的安全;
对于存在安全隐患的牌匾,率先进行拆除,防止意外发生;对于破损牌匾,小心拆除,避免对周边建筑和设施造成损坏;对于落地牌匾,有序进行搬运清理。同时,在拆除现场设置了明显的警示标识,拉设警戒线,安排专人疏导过往行人和车辆,维护现场秩序,最大程度减少对市民生活和交通的影响。“截至目前,已清理破损、无主、违规牌匾条幅图板966块,对35处影响市容的设施统一粉刷,向500多个商户提出整改规范牌匾建议。”
在让城市“脸面”更干净的同时,市城管执法局还紧盯“违章建筑”,把公共空间“还给市民”。
“以前新兴大街上有好几个旧商亭,把人行道占了一半,走路得绕着走,现在拆了之后,路宽了,心情都变好了!”在新兴大街某商场工作的王明对拆违带来的变化赞不绝口。市城管局联合市住建局,聚焦“影响安全、妨碍通行、群众不满”的典型违建,拆除新兴大街破损失能旧商亭14个,打通国贸商厦后院消防通道,拆掉三马路百业兴门前违建14处,恢复公共区域140余平方米。
“以前我们商户总担心万一着火了消防车进不来,现在拆了,心里踏实多了!”“以前这几个地方货物堆满道,现在好了,走路不用绕了。”“城管执法局真是干了好事!”市民对执法行动纷纷点赞。
做好“小细节”,让城市有温度
“城市之美,在于善治;城市之治,在于精细。”这是市城管局秉持的理念。在整治市容环境的同时,他们聚焦市民身边的“关键小事”,从垃圾清理、停车秩序到便民设施,用一件件民生实事,让城市更有温度。
“这里以前堆了好多垃圾,夏天臭得没法开窗,下雨天污水还往路上流。这次城管和环卫的同志过来清了一整天,拉走了好几车。现在这儿干干净净的,我们终于能开窗户透气了!”住在西平行路宾馆小区的刘长海大爷,看着清理后的路面,脸上满是笑容。
刘长海不知道的是,在市容环境集中整治过程中,市城管局联合尖山区政府、市环卫中心,紧盯三利商城、一百商场等人员密集区域,全天候清理流动商贩残留垃圾。对西平行路部分单体楼、南市区8号、11号地块的多年积存垃圾开展集中会战,清运垃圾、清理杂物,明显改善了社区环境。“以前我们小区楼下杂物多,孩子在楼下玩总担心安全,现在清理干净了,生活更方便了!”南市区市民陈波说。
针对市民反映的停车难问题,市城管局联合公安交警,集中清理“僵尸车”和非法占用停车位行为,新增施划停车泊位3800余个,有效缓解“停车难”。“以前我开车去三利,找车位得绕半个小时,现在新增了这么多停车位,太方便了!”市民孙伟是上班族,平时开车出行频繁,对新增停车泊位感受明显。“我们小区以前有辆‘僵尸车’,停在楼下好几年,又占地方又影响美观,这次终于被清理走了,小区看着都齐整多了!”尖山区居民周淑琴说。
从解决停车难入手,市城管执法局还积极完善设施,在南山小区、南市区安装便民休闲桌椅200余套,对矸石热电厂、盛泰公司居民小广场设施进行清洁养护,让老百姓生活更便利。“我每天早上都和老姐妹们在小区广场散步,以前没地方坐,走累了只能站着歇会儿,现在装了休闲桌椅,我们走累了就能坐下来聊聊天,太贴心了!”南山区居民李玉英指着小区里的便民桌椅笑着说。
“推窗见绿、出门入园、洁净有序”,这是双鸭山市的城市愿景,也是市城管局的奋斗目标。如今,随着市容环境整治行动的持续推进,双鸭山的街更净、路更畅、景更美,市民的幸福感也在不断提升。下一步,市城管局将继续坚持“工匠精神”,下足“绣花功夫”,持续推进市容环境精细化管理,用实际行动为建设“活力魅力双鸭山、宜居宜业幸福城”贡献城管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