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按钮
一林多产一业多态
//shuangyashan.dbw.cn  2025-10-21 06:44:48

——宝清县发展林下经济助力高质量发展

本报首席记者 杨军 记者 李思娆

  一林多产、一业多态,林下经济,绿富共赢。

  近年来,宝清县深入践行“大食物观”和“两山”理念,坚持“规模扩张”与“效益提升”并重,持续优化发展布局,有效延伸产业链条,切实提高森林资源利用水平,在保护优先的前提下,科学利用林下空间,全力探索“一林多用、一林多收”多元发展模式,积极发展种植、养殖、旅游等多种业态,全县林下经济发展面积达47万亩,林下经济总产值从2021年的6.8亿元增加至2024年的8.26亿元。

  聚焦特色产业持续发力,推动林下经济立体发展

  立足资源禀赋与市场导向,以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和最大化为原则,深挖林地潜能,有效构建“林药”“林果”“林菌”等多元矩阵。

  积极拓宽“林药共生”空间。结合森林抚育、人工林更新等工程,积极发展刺五加、五味子等药材野生抚育和仿野生栽培,并创新“红松+白鲜皮、刺五加、防风”多种套种模式,有效推动林下中药材发展到12.7万亩,预计年产值可达2.5亿元。

  巩固提升“寒疆果都”优势。充分发挥五九七农场“金红苹果”品牌优势和绿色寒地水果栽培基地示范作用,创建经济型家庭林场930个,带动全县林果种植面积达3.5万亩,年产浆果1.2万吨,产值6600万元。同时,新栽植红松坚果林2.5万亩,全县红松坚果林发展到4.6万亩,年产松子1500吨,产值6000万元。
有效增加“森林食品”供给。聚焦“向森林要食物”,大力发展林菌、林菜、森林养殖等特色产业,全县食用菌栽培达2500万袋,年产黑木耳、猴头、灵芝等1200余吨;年采收山野菜3000吨,产值6000万元;林下养殖猪、大鹅、鸡分别达到2.6万头、45万只、8万只,预计产值可实现1.3亿元;林蜂11.5万群,年产纯正优质椴树蜂蜜4500吨,产值1300万元。

  聚焦产业融合持续发力,延伸林下经济产业链条

  强化三产融合导向,按照“接二连三”思路,系统化延伸林下产业链条。

  坚持一产抓基地、提标准。积极推行标准化种植、精细化管理,全力打造中药材、林菜、林果等林下经济示范基地55个12万亩,五九七农场被授予“国家级金红苹果标准化示范场”,宝清县被授予“刺五加野生优质药材基地”“野生药材驯化培育基地”。

  坚持二产抓龙头、强带动。先后招引中科先丰、顺安康等知名企业落户宝清,全力扶持培育鑫淼食用菌合作社、密林东北黑蜂等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建立完善“公司+基地+林农”协同发展机制,带动全县林下经济经营主体发展到178家,形成林下产品年加工能力3万吨,成功打造“宝清东北黑蜂”“老龙背”等省级著名商标品牌。

  坚持三产抓文旅,促融合。利用林场低效闲置资源,开发建设知青小镇、冰雪温泉酒店、民宿聚落,成功推动圣洁摇篮山滑雪旅游度假地晋升为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区,有效促进林下经济与冰雪经济、文旅产业深度融合,林旅融合产值达1.1亿元。

  聚焦服务保障持续发力,赋能林下经济破局开路

  坚持把发展林下经济作为调结构、促发展的重要抓手,通过科学编制规划、整合资源要素、强化政策赋能,为林下经济发展提供“硬支撑”。

  顶层设计定方向。围绕林下产业开展全域化摸底、针对性施策,编制完成《全县“十四五”期间林下经济五年发展规划》,明确“一核三带多点”产业布局,为林下经济发展划定“路线图”。

  政策赋能促发展。制定《中药材基地建设示范补贴实施方案》,围绕良种繁育、基地建设、产品加工、技术示范等方面给予政策资金扶持,累计发放补贴资金5000余万元。

  要素保障强支撑。投入资金1.58亿元,开工建设中草药加工园项目,全力打造中药材产业“产学研用”全产业链平台。深入对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柔性引进林业、农业领域专家8名,解决产业发展中的“技术痛点”。

作者:    来源:双鸭山日报    编辑:安贺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 @ 双鸭山日报社 黑龙江东北网络台主办
本网站为双鸭山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