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首席记者 杨军)水,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过去五年,是双鸭山水利发展步伐最快、成效最大、惠及民生最多的5年,全市水利重点领域工作实现全方位跃升,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和保障。
治水兴水新格局加速形成。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着眼长远发展和战略全局,编制实施《双鸭山市“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双鸭山市水网建设规划》,以构建水安全保障体系为主线,以现代化水网建设为牵引,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区域流域统筹考虑、工程措施非工程措施综合施策,构建“全市一体、流域统筹、基础更牢、合力更强”的治水兴水新格局。市水务局荣获“黑龙江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我市水利干部先后获得全国水土保持工作、水利系统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水利建设投资规模稳步提高。“十四五”期间,全市落实水利投资18.48亿元,开工建设中小河流治理、农村供水保障、灌区田间配套、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水库除险加固、现代化水库矩阵建设等一大批“强基础、惠民生、利长远”水利基础设施,全市综合治理河流长度196.7公里;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090.32平方公里,治理侵蚀沟990条;改造农业灌溉面积30.97万亩;建设农村供水工程86处,保障132个村屯、10.35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
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显著提升。五年来,先后实施乌苏里江、挠力河、安邦河、蛤蟆通河等主要支流和中小河流治理工程13个,完成3座水库和2座水闸除险加固建设,更新完善山洪灾害非工程措施91处,全市水库水闸、河道堤防防洪标准大幅提升,水利工程防灾减灾体系进一步完善。我市山洪预警站点报汛率连续五年排在全省首位,被省厅多次通报表扬。同时,全市水务部门坚持以防汛抗旱为天职,强化“四预”措施,加强一线抗洪指导,配合地方处置险情,成功防御2023年乌苏里江严重洪水和挠力河、七星河较重洪水,2024年乌苏里江有实测记录以来的第二高洪水和挠力河较重洪水,实现“四不”目标。
河湖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全面建立健全市县乡村四级河湖长责任体系和河湖管护制度体系,形成党政负责、水利牵头、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河湖管理保护新局面,扎实推动河湖库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稳中向好。2021年以来,各级河湖长累计巡河6.6万次,现场解决问题599个。全市整治河湖“四乱”问题1324个,拆除挠力河、乌苏里江流域自建堤防1万余米;积极探索“水生态保护赋能文旅+商业”治水新模式,近三年,实施独具双鸭山地域特色的幸福河湖16处,其中宝石河荣获全省首批“五星级”幸福河湖,典型案例入选2023年中国河湖年鉴。我市获得国家级幸福河湖项目激励资金8000万元。
水资源管控水平大幅提高。加强全市水资源统一调度,严格控制开发利用总量,深入实施地下水超采综合整治,全市用水总量和地下水用水量分别稳定控制在23.25亿立方米、9.66亿立方米以内,同比“十三五”期末分别下降0.67亿立方米、2.41亿立方米。深入贯彻国家节水行动,组建了我省首批省级节水技术创新中心和矿井水综合利用产业协会,在非常规水项目建设、合同节水等方面实现新突破。2024年落实中央水利发展资金7091万元,实施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项目,计划每年矿井疏干水置换地下水1000余万立方米,该项目为今后根治地下水超采问题探索了新路径。2024年9月5日,省水文水资源中心双鸭山分中心挂牌成立,正式结束我市与佳木斯共享水文服务的历史。水资源管理工作跻身全省先进行列,2023年、2024年,我市连续两年在全省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考核中取得优秀等次,双鸭山“矿井水减排行动示范样板”入选2024中国节水十大经典案例。
而今,一幅“兴水惠民”的壮美画卷正在双鸭山大地徐徐展开,这不仅是对国家治水战略的响应,更是双鸭山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生动体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