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按钮
从“破冰”到共赢的生动实践
//shuangyashan.dbw.cn  2025-10-15 07:33:58

二九一农场围绕垦地融合探索农业社会化服务新路径

本报首席记者 杨军

  先进的农业机械在黑土地上轰鸣着撒欢奔驰,田间地头悄然展开新的农业技术推广,大垄密植、“三五早播”这些“新花样”正改变着传统的耕作图景……这是二九一农场为周边乡村提供社会化服务的真实场面。

  今年,依托双鸭山市“双保双多”全程托管模式、集贤县“一主四包”合作模式和红兴隆分公司“1133”农服模式,二九一农场创新推出“蜂巢模式”推进社会化服务,并得到了国家、省市各级领导的高度肯定,以及农民的普遍认可和好评。央视13频道在集贤县腰屯乡双山村垦地合作玉米播种现场进行了直播。

  高位谋划,构建“蜂巢模式”战略支点以蜜蜂的分工协作,擘画“合作蓝图”。在双鸭山市的政策引领下,二九一农场与集贤县多次洽谈、交流,共同推出“一主四包”合作模式(村集体或者是合作社等经济组织作为主体,农场作为服务主体负责“包种”,政策性银行包钱、种植业保险包赔、政府兜底,负责包收)。农场党委与集贤县党委、政府共同担当“蜂王”角色,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形成“党政主导、部门联动、全员参与”工作格局。集贤县出台2025年深化垦地合作实施方案,给予全程托管超过500亩的村集体补贴5万元,合作面积超过2000亩的种植大户,每亩补贴100元,以政策激励激发合作活力。

  以蜜蜂的“务实担当”,实施“三百行动”。在开展垦地合作这项工作中,先给乡镇讲,乡镇讲通了再和乡镇一起给村干部讲,跟村干部讲通了,再和村干部一起给老百姓讲,最后再引导老百姓之间互相讲。帮“算账”,算成本账、产量账、效益账和对比账。通过2024年垦地合作示范区的案例展示,扭转了地方村干部及种植户对于垦地合作的“不理解、不了解、不认同”的局面,一致认为跟着农场干,种植、销售都不愁,效益有保障,这事儿靠谱。

  以蜜蜂的“蜂窝效应”,实现“六益六融”。通过分析总结,农业社会化服务这项工作,不只是增加地方产量,提高地方的土地产出率,还能实现土地改良、村屯优治、农业增效、农场优企、市县发展、农户增收共六方受益。

  实干突破,打造现代农业“新样板”创新“二人三餐”托管服务。“二人”即“传经人”针对偏远村屯及零散地块开展技术指导和单环节托管,“经理人”针对面积相对集中、交通便利的邻近乡镇采取全程托管和“整村推进”。“三餐”式服务即订餐式:“土地+3”,农资、农技、农机全景设计,一站式全程托管;套餐式:“土地+N”,农资、农技、农机任选其一,模块化套餐服务,可任选机械作业或投入品带入等;分餐式:“土地+X”,农资、农技、农机分段搭配,农户可以个性化进行环节选择,精准匹配服务效能。

  推广先进技术落地生根。示范区作为展示窗口全方位应用北大荒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模式,包括1.1米大垄密植、品种选择、精准施肥、精量播种、叶龄诊断、促控结合等20余项先进技术,力争亩产1000公斤以上,测产结果显示,示范区较相邻地块亩增产191斤。

  赋能粮食安全战略工程。组织开展“百名专家进田间”活动,在集贤微言公众号开通“垦地合作技术标准”板块,定期制作小视频在平台发布,多渠道多方式,带动农民提升农业管理标准。同时,组织符合作业标准的机车加入二九一农业社会化服务车队,并安装监控设备,连接农机智慧指挥中心,通过平台时刻监控作业质量。2025年,落实全程托管2.2万亩,全部长势良好,丰收在望;落实环节托管20.03万亩;开展技术服务19.28万亩,服务36次,培训超3000余人次。

  发展前景,锚定“农业强国”新征程2025年,二九一农场探索“共同富裕”新机制,与集贤县合作面积30万亩,力争实现土地产出率提升10%、农民节本3%、增收10%,将带动粮食增产1140万斤。

  对于全程托管的地块,农场通过方案设计、标准制定费和技术指导每亩收取10元的服务费作为农场的创收,实现农地增产与农场创收“双提升”。2026年力争合作面积拓展至80万亩,建立智慧农业平台。2027年形成可复制经验,创建省市级示范基地,合作面积拓展至130万亩,以规模化合作推动农场效益与区域农业发展同步升级。

  垦地合作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是统筹发展和安全的战略举措。未来二九一农场将始终遵循“一年打基础、两年见成效、三年成规模”的既定路径,不断做实做细垦地合作机制,在资源整合、产业协同等方面持续发力,加快“整村推进”速度,切实强化示范区的示范引领价值,为区域协同发展提供更强支撑。

作者:    来源:双鸭山日报    编辑:杨宏图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 @ 双鸭山日报社 黑龙江东北网络台主办
本网站为双鸭山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