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马静
宝山区红旗街道以党建引领为核心,以居民需求为导向,在红永社区、红远社区创新建立集“爱心时间银行”“微心愿”平台为一体的“衣旧情深·物暖人心”爱心超市,通过互助共建共治共享模式,为“一老一小一困”等群体提供多元化、定制化关爱服务,将无偿奉献转化为“有价”爱心,探索出一条“党群联动、服务精准、互助共享”的基层治理新路径。
“时间银行”储蓄善行志愿服务“花式增值”
爱心超市创新引入“爱心时间银行”积分机制,居民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调解邻里纠纷、捐赠闲置物品等,均可获得相应“爱心时间”积分。这些积分如同爱心货币,当志愿者有需求时可以在超市内灵活兑换所需生活物资,或兑换理发、家电维修等便民服务,其他志愿者会免费为其提供帮助。辖区居民陈大姐感慨:“以前做好事是奉献,现在还能‘存’起来换服务,帮人又利己,邻里互助的劲头更足了!”这一机制巧妙激发了社区内生动力,让善行形成可持续循环。
“圆梦心愿”一键点亮精准对接“抢单服务”
街道依托社区微信群搭建“圆梦心愿”线上服务平台,居民可随时在群内发布理发、代购、陪伴就医等个性化需求。信息一经发布,党员带头“领跑”、志愿者踊跃“抢单”,主动上门帮办代办,积极兑现服务承诺,真正实现“你的心愿我来办”。独居老人李大爷通过平台发布“想要有人在家一起包饺子”的心愿,不到半小时便被党员志愿者小刘认领。“这平台真灵!动动手指就有人上门帮忙,像多了群贴心儿女,让我体验到了家庭般的温暖。”李大爷满意地说。平台运行以来,已累计“圆梦”居民心愿40余个,服务响应率达98%。
“助老爱小”精准定位定制服务“双轨帮扶”
爱心超市精准聚焦辖区高龄老人、困境儿童、残障人士及特困家庭等弱势群体需求,提供“物质+关爱”双轨帮扶。一方面,通过积分兑换及定向捐赠保障米面粮油、文具衣物等生活必需;另一方面,充分发挥辖区“与你童行”护学队、“邻里守望”秩序巡逻队、“七色光”多彩文艺队、“助老爱小”服务队、“心愿圆梦队”“爱心义工队”6支志愿服务小分队作用,组织志愿者开展上门义诊、敬老爱老、课业辅导、卫生清洁、物品代买等暖心服务。志愿服务小分队更与困难家庭结对,提供“多对一”长期关怀,确保服务不断档、关爱不缺位。
“长效关爱”建档立卡兜牢底线“深度帮扶”
针对多次通过“圆梦心愿”平台发布求助的特殊困难对象,街道专门建立动态“爱心帮扶档案”。街道党工委牵头,联动党员骨干、志愿者及共建单位组建帮扶小组,精准识别关爱对象深层次、持续性需求,靶向发力制定个性化援助方案。街道深度链接政策资源,协助困难对象申请低保、临时救助、残疾人补贴等,确保基本生活保障“应享尽享”;同时延伸提供“赋能型”帮扶,如对接就业技能培训、链接长期医疗康复资源、协调解决子女就学难题等,着力破解致困根源。通过“一户一策”、资源联动的长效关爱模式,从“解一时之困”到“筑长久之安”,切实筑牢民生兜底保障网。
如今,爱心超市不仅是物资中转站,更是密切党群关系的“连心桥”。红旗街道通过党建赋能志愿服务,盘活社区爱心资源,实现需求精准识别与服务高效供给的闭环,让基层治理既有力度更显温度。下一步,红旗街道将持续优化机制,拓展服务内涵,推动“小超市”释放“大能量”,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幸福共同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