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健全市场监管领域信用体系和监管制度,市市场监管局岭东分局聚焦经营主体信用修复“周期长、流程繁、知晓度低”等痛点,创新建立全流程“打铃提醒”体系,以信息化手段和标准化流程,实现对经营主体信用风险的精准预警和有效干预,做到事前预警容错、事中提醒告知、事后跟踪指导,助推市场监管领域信用修复全场景覆盖、全方位提醒、全要素指引、全过程引导,帮助经营主体规避失信风险、提升诚信水平,营造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
一级“缓冲铃”,筑牢“事前容错”防护线。针对经营主体因政策不熟悉、操作不规范等原因易产生失信风险的问题,该分局依托黑龙江市场监管综合业务管理系统、黑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公众服务平台等内部平台,对辖区内因住所失联、未履行即时信息公示义务、未及时办理住所变更登记、未及时进行年报等情形而可能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的经营主体的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和动态分析。当发现经营主体存在未按时年报、信息公示异常等潜在失信风险时,工作人员通过短信、微信、电话等多渠道向经营主体发送预警信息,明确风险点、整改时限及操作指引。
二级“提醒铃”,织密“事中告知”服务网。在经营主体信用风险处置过程中,该分局将“打铃提醒”嵌入监管全流程,变“事后处罚”为“事中指导”,通过标准化提醒流程确保监管既有力度又有温度。对已出现轻微失信行为但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经营主体,工作人员会精准推送“失信告知提醒”,明确违法行为事实、整改要求及信用修复路径,避免经营主体因对失信后果不知情而导致风险升级。
三级“加速铃”,畅通“事后修复”快车道。为推动失信经营主体“知错能改、信用再生”,该分局将“打铃提醒”延伸至信用修复全周期,建立“事后跟踪指导”机制。对于经提醒后仍未及时申请信用修复的经营主体,监管人员主动“上门送信”,进一步宣传信用修复政策,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对修复过程中遇到困难的经营主体,指派专人进行指导,从材料准备、流程申报到结果查询全程帮办。
截至目前,“打铃提醒”体系已覆盖岭东辖区1800余户经营主体,帮助400余户主体成功规避失信风险,指导65户失信主体完成信用修复。下一步,该分局将持续优化“打铃提醒”体系,深化信息化与信用监管的融合应用,不断健全信用激励与约束机制,让“诚信者一路畅通、失信者寸步难行”,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坚实的信用支撑。
本报记者 董田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