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山区攥紧作风“接力棒”跑出发展“加速度”
赵宏伟 本报首席记者 杨军
从“落后垫底”的困境中破局突围,在“晋位争先”的赛道上加速奔跑。
无论析困境之因,还是求振兴之道,都要从思想、思路层面破藩篱,在苦干实干中创新局。
年初以来,宝山区将干部能力作风建设作为破解发展难题、激发队伍活力的“金钥匙”,通过聚焦政治建设“根本点”、紧扣质效提升“着力点”、守住纪律作风“关键点”、改善营商环境“突破点”、抓实服务民生“落脚点”、推动创先争优“支撑点”,实现队伍能力作风与高质量发展双向提升。
实干之风擎起发展新高度。全区上半年15项工作入选省市榜单,交出一份“晋位争先、团结务实”的亮眼答卷。
引领词:以“变”破局,立“敢闯敢试”之志——激活创新力新引擎
“以前觉得AI、大模型离我们很远,去西安培训后才发现,这些技术能实实在在帮企业降本增效。”刚从外地参训归来的宝山干部,手里攥着厚厚的学习笔记,迫不及待地要把“新点子”转化为发展实效。这是宝山打破干部“本领恐慌”的生动缩影。
深入基层听民意,精准服务解难题。全区22名处级干部走访高层次人才90余次;走进辖区企业宣讲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民营经济发展促进条例、促进民营经济发展24条措施,让政策红利直达市场主体“家门口”。
改革攻坚敢闯敢试。围绕深化重点领域改革、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确定攻坚破难项目20项,开展“政商沙龙”活动27次,解决企业急难愁盼问题80余件;与农垦以土地置换形式帮助大民煤矿解决用地难题;协助大民煤矿、汇源煤矿争取贷款3.5亿元。这一系列举措,正是宝山坚持“无事不扰、有求必应”,建立服务企业“快速通道”和解决问题“绿色通道”的务实举措和创新实践。
为让干部跳出“经验圈”,宝山精准“充电补钙”,开展10余场DeepSeek技术实践培训,选派8名骨干赴雄安、西安学习AI大模型应用;区委组织部党员发展建议成功入选中组部《组工参阅》……一系列“外出取经”举措,让干部队伍的“思想冰层”逐渐消融。
更打破常规的是“引才”新模式——变“引人才”为“引思想”。依托“市委书记进校园”“黑龙江人才周”等活动,深化与全国数字技术领先企业北京软通动力、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开展“政校企”合作,将先进理念专业化技术“带土移植”,转化为宝山发展“加速度”。特别是哈尔滨工业大学先后选派26名博士、硕士到宝山重要岗位跟岗锻炼,提供专业化技术指导建议160余条;创新“远程把脉”模式,聘请哈工大博士担任碳一新材料企业技术顾问,实现“研发在异地、成果在宝山”。“政校企协同育人”经验获新华社专题报道,让创新动能在区域间碰撞出璀璨火花。
引领词:以“实”筑基,求“干就干好”之效,铸就经济运行新格局
从签约到试生产仅用两个月!这速度,放在以前想都不敢想。”站在总投资2000万元的金磐装配式水泥制品项目的生产车间里,负责人指着运转的流水线,语气里满是惊喜。秉持“争分夺秒抓发展”理念,建立“专班推进+全流程服务”工作机制,减少企业跑动次数,帮助企业解决水、电、路等生产要素难题,确保关键节点无缝衔接,为项目早日落地赢得时间。隆兴、发展、隆中煤矿复工复产——这份成绩的背后,是干部队伍“不换思想就换人”的攻坚决心。
面对去年同期6项主要经济指标低于全市平均值这一实际,以不换思想就换人、不转作风就转岗的决心和勇气,推行“晾单晒榜”机制,将作风表现与干部考核、晋升直接挂钩,18个优秀部门、15名实绩突出干部得到重用,10名履职不力的“一把手”进行谈话提醒,真正让想干事的有机会、干成事的有位子、不干事的腾地方,激发了全员干事创业积极性与主动性。
目前,开复工500万元以上产业项目12个(含4个省级重点项目),总投资14.48亿元,完成投资3.23亿元。省级重点产业项目、500万元以上产业项目投资完成率全市第一。累计签约15个项目、签约额达32.89亿元;7个项目成功落地、总投资5.09亿元、到位资金4.79亿元……项目工地上的机械轰鸣,正奏响宝山经济突围的“奋进曲”。
“干劲”换来了亮眼成绩单:上半年有6项主要指标高于全市平均值,不仅勾勒出宝山区开创发展新局的图景,也是对干部能力作风建设的鲜活诠释。
引领词:以“暖”聚力,强“件件落实”之基,书写为民服务新答卷
用心办好群众牵肠挂肚的民生大事、天天有感的关键小事。“感谢区医院120急救车及时将我送到市级医院进行救治,给予我第二次生命!”辖区居民王大娘每次提及此事,都难掩感激之情……
在区人民医院120急救分站正式投入使用第一天,一位年迈患者突发心肌梗死,急需转往市级医院接受紧急救治。接到呼救后,急救团队迅速出动,仅用20多分钟就成功将患者安全送到市级医院抢救室,为后续救治赢得了宝贵时间。患者转危为安后,家属多次向急救人员表达谢意,并连连称赞。自分站成立以来,已成功抢救患者400余人。以实际成效践行了“医疗为民”的服务宗旨,让群众在关键时刻感受到民生温度。
始终把“群众满意”当作作风建设的“试金石”,不搞“花架子”,只办“实在事”。针对矿区3.3万余名职工及居民缺乏符合门诊统筹、慢性病及“两病”医保定点资质的医疗机构难题,组建专业人才医疗团队,打造矿区职工和居民“家门口”医保服务站。截至目前,累计提供诊疗服务1400余人次,配送药品2800余剂次,慢性病患者按时取药率从不足40%提升至92%。
着力提升智慧政务效能,对政务服务事项实行动态调整与精细化管理。截至目前,区本级737项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100%。人社部门在我市打造的首个“15分钟人社便民服务圈”,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就业、医保等五项便捷服务,受益人群5000余人。
努力打通服务企业、群众的“最后一米”。就业保障上,失业人员再就业1408人、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92人、为灵活就业困难人员申报2024年度社保补贴1400余人,发放补贴款280余万元。养老服务上,升级改造2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让96.3%的老人在家门口享受贴心照料。
好的作风,能让群众在一件件民生实事中看到变化、见到成效、得到实惠。
义务教育上,育人小学获评“全国文明校园”“全国学校急救教育试点”;城市环境上,全力推进主城区6万余平方米拆迁地块整体绿化、城区公共服务设施升级、12公里主干道路破损修复;投入资金升级改造排水管网17公里、排水沟30公里;11.8公里污水管网改造工程进入施工阶段;对区属4家供热公司锅炉、换热站等设备进行检修169项,及时更换20吨锅炉水冷壁管、循环泵等5台供暖设备、供热主管线100多米,全力保障辖区居民群众安全温暖过冬。
能力作风建设要永远吹响冲锋号角,踏上新的赶考之路,一个砥砺奋发、赓续前行的宝山区正奔赴更加壮阔的征程。
常青之道,贵在自胜。如今,手握作风“接力棒”的宝山,正以“永不止步”的奋进劲头,“攥指成拳”的攻坚合力,在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中加速前行,在民生改善“春风里”深耕细作,以实干为笔、担当为墨,持续书写“让市委放心、让群众满意”的新时代答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