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扎实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连日来,宝清县宝清镇抢抓晴好天气有利时机,秋收作业与秸秆处理“无缝衔接”、同步推进。在全力保障秋收进度的同时,按下秸秆综合利用“加速键”,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
走进宝清镇真理村的田间地头,农机作业的轰鸣声此起彼伏,一台台秸秆打包机正穿梭田间,机械臂灵活拾起散落的秸秆,经过处理后或直接还田,或被输送至后方货仓,不一会儿便从机器中“吐”出一个个规整圆润的“黄金卷”,整齐排列在田埂旁。据介绍,之后会有运输车辆将这些“黄金卷”送往指定地点综合利用,实现“变废为宝”。据了解,这些经过“量身改装”的大型农机,实现了秸秆“收集——粉碎——处理”一体化作业,不仅让田间秸秆得到高效处理,更能节约种植成本,减少病虫害滋生,同时提升土壤质量,真正实现“一举多得”。
“我们村今年共种植土地6500余亩。目前,3台秸秆打包机在不间断作业,抢抓晴好天气,全力进行打包离田,打包后的秸秆出售给饲料加工厂。秸秆有了新出路,也为村民增加了收入。”真理村村民刘彦峰说。
据宝清镇副镇长于金龙介绍,为从源头上破解秸秆堆积、焚烧带来的“生态包袱”,宝清镇党委、政府坚持多措并举、精准发力,各村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全力开展秸秆离田还田工作,强化科技赋能与模式创新,探索秸秆多元利用路径,让昔日田间“废弃物”变身农业“新资源”。今年秋季计划离田打包5万多亩,其中玉米4.5万亩,水稻0.6万亩。晴好天气情况下,离田打包作业量可达2200亩/天,预计40天左右全部完成。
梅雪君 本报首席记者 马淑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