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尖山区富安街道办事处窑地社区全体专职网格员的一天
本报记者 郭林林
提起“网格员”,相信大家并不陌生,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得到他们的身影,在你丢垃圾时,会看到他们提示垃圾分类,在送孩子上学时,会看到他们在校门口戴着红袖标维持着道路秩序,在办事窗口,会看到他们陪着老人填表,在暴雨中,会看到他们冒着大雨排查道路积水……
尖山区富安街道办事处窑地社区专职网格员的一天是充实而平凡的,他们像社区的“超级管家”,是“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在社区的每个角落都能看到他们忙碌的身影,他们用自己小小的身躯串联起民生服务、安全守护与治理末梢的每一处细节。
每天早上到达社区办公室后,社区书记会按照惯例主持早会,大家汇报前一天的工作情况,接收当天新的任务。随后,他们就开始了当日的网格巡查,一遍遍走过熟悉的每一栋楼、每一条小巷,他们“眼观六路”,检查是否有垃圾堆积、垃圾桶是否满溢、是否有违章搭建或乱堆乱放,查看路灯、健身器材是否损坏、留意是否有井盖破损等;他们“耳听八方”遇到熟悉的居民,主动打招呼,聊上几句,“王大爷,您的儿子回来了吗?家里面都谁照顾您呢?”“李阿姨,记得按时吃药啊,”这些看似闲聊的话,是收集信息的重要渠道。忙完巡查,他们又马不停蹄的进行信息采集与更新,有新租户时,他们上门进行人口信息登记,了解新租户的基本信息和需求,方便日后用于社区服务和管理。
事件走访时发现问题与线索会及时上报与处理。比如从居民处了解到小区广场无健身设施,无法满足居民健身需求,辖区居民对加装健身器材的意愿极为迫切,他们第一时间将居民反馈及时上报街道办事处,后经街道与市教体局沟通协商,成功为居民安装了双人坐蹬器、漫步机、腿部按摩器等12个健身器材。如果是小问题,比如有零星垃圾,她会们会顺手清理掉,这就是“小事随手办”。
每日晨会安排的任务都会当日事当日毕。比如当天下午的重点是走访困难家庭,居民崔某波是一位尿毒症患者,孩子上高中,妻子身体也不好,家里的重担落到了妻子的身上,社区在得知这一消息时,紧急与教体局取得联系并为他们募捐善款,最终为孩子解决了在校吃饭的问题。
偶尔还会化身矛盾调解的“和事佬”。有居民反映有人在小区楼下养鸡,网格员先听取居民的诉求,再与养鸡居民沟通,劝说双方换位思考,最终促成养鸡的居民同意把鸡挪走,成功将一桩潜在的邻里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政策宣传必不可少宣传,政策解读已融合到与居民的日常交谈中,比如,他们会将最新的政策解读,比如生育补贴、老年人体检、医保缴费截止日期、窗口办理业务流程等细心耐心地向群众解答。
网格员的工作常常延伸到8小时之外,如果晚上有重要的防汛值班、人口普查入户(晚上居民在家率高)、或者处理紧急突发事件,他们也需要随时待命,投入工作。他们经常会利用双休日、节假日组织一些文体活动,由于窑地社区老年人口占比较大,他们会经常到老人家里面做客,陪伴孤寡、失独、失能老人,给他们理发,陪他们聊天和打扫卫生……
窑地社区专职网格员的一天,是“多重角色”的一天。既是信息员、巡查员、调解员,又是服务员、宣传员。他们的工作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却是由无数件关乎居民切身利益的“小事”编织而成。他们用最大的耐心、细心和责任心,守护着社区这个“小家”的和谐与安宁,是名副其实的“社区守护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