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于博)去年以来,饶河县大佳河乡将招商引资作为推动乡镇经济发展的“一号工程”,全力以赴抓招商、上项目,为全县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破除“三种思维”,校准招商思想坐标。从转变陈旧观念入手,让干部队伍从“被动等”转向“主动抢”。破除“区位劣势”的消极思维,摒弃“乡镇偏远、没优势”的抱怨心态,重新梳理资源禀赋,立足山野菜、淡水鱼等特色农产品资源,将“偏远”转化为“生态优势”,将永前小米、前堂土豆等“小特产”包装为“特色产业IP”,变“短板”为“长板”。年初以来,挖掘招商线索达42条,同比增加150%;破除“坐等上门”的被动思维,改变过去“挂政策、等企业”的做法,树立“走出去、请进来”的主动意识。组成招商引资工作小组,先后赴山东、深圳、浙江等地区靶向招商10余次,主动对接企业27家,达成合作意向23条,扭转了“守株待兔”的被动局面;破除“求稳怕错”的保守思维,制定招商引资等方案制度6项,鼓励干部大胆谈项目、主动谋合作。
创新“三类方法”,拓宽招商突破路径。跳出传统招商模式,用新方法破解老难题。从“全面撒网”到“精准画像”,摒弃“捡到篮子都是菜”的粗放思维,围绕全县“四基地一窗口”发展战略,绘制“产业链图谱”,梳理产业链关键环节和缺失环节,锁定9家目标企业开展“点对点”招商,成功引进总投资300万元的黑豆炒制加工销售项目,目前一期工程现已建成投产;从“传统走访”到“见缝插针”,用好用活哈洽会、文博会等各类产业平台、信息平台,积极参与、推介宣传、对接项目,将其打造为产业链增值化服务主阵地,成功引进计划总投资8000余万元的鲜食玉米加工及粮食仓储项目,预计年产值达3000万元,新增就业岗位260个;从“单打独斗”到“全民参与”,跳出“招商只是干部的事”的局限,激活乡贤、群众等社会力量,成功引进总投资额2000万元的饶河县山野菜手工水饺及淡水鱼深加工项目,已投产达效预计年产值2000万元,新增就业岗位60个。持续放大“凤还巢”效应,富河村青储饲料加工项目、饶河县智勇谷物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主导运营的小米种植项目已开展实施。
强化“三项保障”,增强招商吸引能力。坚持“既要招商又要暖心”理念,把服务保障工作想在前、做在前、干在前。强化基础设施保障,主动深入一线服务,与企业对接沟通,及时掌握项目进展情况,简化办事流程,提高办事效率,帮助企业办理行政审批和用水用电用工招聘等事项,确保项目早开工、早建成、早投产;强化服务水平保障。对引进项目实行“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跟踪服务机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40余个,做到“有求必应、无事不扰”;强化亲商安商保障,与企业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定期开展企业走访、召开产业对接会、开展企业家服务日等特色活动,收集诉求并建立台账,以“保姆式”服务让企业安心投资、放心发展,激活乡村振兴新引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