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梓力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关于作风建设的重要指示,再次为新时代党的建设敲响“长鸣钟”。“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这一论断深刻揭示了作风建设关乎人心向背、关乎党的生死存亡的核心逻辑。从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至今,作风建设早已不是“一阵风”,而是以“攻坚战、持久战”的姿态,在“常”“长”二字中淬炼党性、赢得民心。
此次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以“学查改一体推进”“从上到下一贯到底”的务实举措取得显著成效,印证了“严”字当头的治理威力。但“四风”问题的顽固性、反复性,注定作风建设不能有“松口气、歇歇脚”的念头。就像群众常说的“作风好不好,关键看实效”,唯有把“常态化长效化”刻在心上、抓在手上,才能让优良作风成为党员干部的“标配”。
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精准”二字是关键。对新提拔干部、年轻干部、关键岗位干部的重点教育,抓住了作风建设的“关键少数”和“薄弱环节”;建立“经常性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机制”,避免了“雨过地皮湿”的形式主义;强化党组织日常监督与群众监督联动,让“隐形四风”无处遁形。这一系列举措,既管当下,更管长远;既治“病症”,更除“病根”,彰显了“一抓到底、一严到底”的决心。
作风建设的落脚点,始终是“为民造福”。从遏制“舌尖上的浪费”到整治“车轮上的腐败”,从清理“文山会海”到优化“政务服务”,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贯彻落实以来的每一项举措,都直指群众反映强烈的痛点难点。如今强调“以铁规矩锻造好作风”,最终是要推动党员干部把更多精力用在“干事创业、担当作为”上——在乡村振兴的田野上扎根,在民生服务的一线坚守,在改革攻坚的战场上冲锋,用实实在在的成效回应人民期待。
风清则气正,气正则业兴。中央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对作风建设的再部署,既是对过往成效的巩固,更是对未来征程的动员。面对新使命新挑战,唯有以“永远在路上”的清醒,把作风建设融入日常、抓在经常,让“严”的基调贯穿始终,才能让我们党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在新时代的赶考路上交出更优异的答卷。
(作者单位:双鸭山市尖山区委组织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