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按钮
用爱撑起残疾儿童的一片天
//shuangyashan.dbw.cn  2025-09-19 07:46:36

记市心愿达成启智康复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胡艳丽

本报记者 马静

  在我市有这样一位了不起的女性,她叫胡艳丽。她是一位脑瘫孩子的母亲,更是一位用爱与坚持为众多残疾儿童撑起一片天的残儿康复专家。

  胡艳丽,汉族,1967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市心愿达成启智康复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二十多年前,她的女儿被诊断为脑瘫,从那时起,她便踏上了一条充满艰辛与希望的康复之路。

  为了给女儿治病,胡艳丽背着女儿走遍大江南北,寻遍名医名院。专家们近乎绝情的诊断没有击垮她,反而让她更加坚定了要让女儿站起来的信念。她一次次往返于家乡和首都之间,花光了所有积蓄,甚至在最困难的时候寸步难行。但她没有放弃,如饥似渴地跟着专家学习康复训练技能,只为了能让女儿有更好的未来。

  2003年3月,胡艳丽凭借借来的500元启动资金,在几十平方的出租屋内创办了“双鸭山市心愿脑瘫康复幼儿园”。创业初期,条件异常艰苦,没有设备,她就自制简易康复器械;没有玩具,就把别人用过的旧玩具清洗消毒给孩子用。她凭借着精湛的按摩技术,成功帮助第一名脑瘫儿童小明站立行走,这一成功让她看到了生命的希望,也让她更加坚信自己的选择。

  胡艳丽不怕苦累,每天4点钟就开始给孩子们做按摩康复,因为有孩子还要去上学,她几乎没时间用早餐,紧接着又要和老师一起上课、训练。长期的按摩训练,让她的胳膊肿了,手指变形了,手腕疼得常常无法入睡,但她从未喊过一声苦。

  在康复中心,有一些被家长遗弃的残疾儿童,胡艳丽不仅要负责他们的康复训练,还要负担他们的衣食住行。最多的时候,中心有5个被遗弃的孩子,她深更半夜抱着生病的孩子去医院,那种焦灼、无助的滋味她至今难忘。直到今天,仍有2名被家长遗弃的孩子跟随她生活训练,她像亲生母亲一样照料他们,一照料就是六七年,最长的一个照料了整整13年。

  二十多年来,近千名孩子走进了脑瘫幼儿园,胡艳丽因材施教、分病施治,97%以上的孩子在肢体功能、语言交流、社会认知等多方面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近百名儿童已进入正常小学读书。她还每年拿出至少2万元组织开展“送温暖、感党恩”走基层活动,为贫困残儿减免康复费用累计超过100万元。

  2018年,康复中心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搬迁到了1700多平米的新校舍。为了支持中心成长起来的残疾青年创业,胡艳丽又出资20万元成立了双鸭山市残疾人文化艺术服务中心,让残疾青年们找到了生活和成长的目标。2023年,康复中心转型增加康复医院资质,软硬件建设都达到了崭新的高度。

  胡艳丽的辛勤付出获得了党和政府的高度认可,她本人相继荣获“感动双鸭山人物”提名、双鸭山市“巾帼创业能手”、黑龙江省“助残爱心使者”等众多荣誉称号。2014年,她荣获“全国扶残助残先进个人”,受到习近平等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2021年,她率领的康复中心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集体”。

  荣誉加身,但胡艳丽始终保持初心。每天清晨,她依然会坚持给孩子们做康复按摩,然后和老师一起上课、治疗、训练。她期待着让身边这群孩子在得到最佳康复的同时也能接受最优质的教育,让他们真正走出去、飞起来。

  胡艳丽用二十多年的时间,书写了一段残疾儿童康复事业的传奇。她的爱与坚持,如同一束光,照亮了无数残疾儿童和他们家庭的未来。她是残疾儿童心中的希望之光,更是社会正能量的传递者。相信在胡艳丽的带领下,双鸭山市心愿达成启智康复中心会越来越好,会有更多的残疾儿童在她的关爱下重获新生,拥抱美好的未来。

作者:    来源:双鸭山日报    编辑:杨宏图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 @ 双鸭山日报社 黑龙江东北网络台主办
本网站为双鸭山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