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谊县聚焦民生需求办实事立足群众期盼解难题
本报记者 王博
“以前饭后想找个地方散步都难,现在有了这个民生广场,既能跳广场舞,又能陪孩子玩,日子越过越舒心了!”近日,在友谊县友邻乡新建成的民生广场上,村民吴阿姨一边带着孙子荡秋千,一边笑着向记者分享生活的变化。这座承载着群众期盼的民生广场,正是友邻乡依托县人大“民生微实事”项目,践行履职为民理念的生动实践,也是县人大以小切口服务大民生、助力乡村振兴的缩影。
民生广场的修建,始于一次民意摸排。2025年上半年,友邻乡人大在开展“代表联系群众”走访活动时发现,“休闲场地不足”是高频诉求。友邻乡人大代表实地调研时注意到,机关楼前400多平方米闲置空地紧邻居民小区,步行5分钟可达,场地平整、采光充足,适宜建休闲广场。乡人大第一时间将这一诉求梳理汇总,上报至县人大“民生微实事”项目工作组。
“民生微实事”是友谊县人大近年来重点推出的民生服务品牌,旨在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的小事、实事,通过“群众点单、代表荐单、人大派单、乡镇接单、政府买单”的闭环机制,把资源精准投放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让民生服务更有温度、更接地气。接到友邻乡的诉求后,县人大迅速组织工作人员实地调研,结合乡村规划、人口分布等实际情况,将“友邻乡民生广场建设”纳入年度“民生微实事”重点项目清单,并协调县财政、住建等部门给予支持,推动项目快速落地。
项目推进过程中,友邻乡人大全程发挥监督保障作用,一方面组织人大代表多次深入施工现场,查看工程质量、进度,收集施工过程中村民提议,及时与施工方沟通调整方案;另一方面紧盯项目建设中的难点问题,确保工程按时按质完成。经过1个月的紧张施工,总面积约500平方米的民生广场顺利竣工,广场内按使用人群和功能需求划分健身领域:东侧设置“老年健身角”安装了适老设施,中间留“活动主区”铺设防滑地砖,南侧安装“小八字公园椅”,边缘种植绿植,成为集健身、娱乐、休闲于一体的民生打卡地。
“‘民生微实事’虽‘微’,却连着大民生。”县人大相关负责人表示,自“民生微实事”项目实施以来,县人大始终坚持“群众需求在哪里,代表履职就到哪里”,聚焦群众出行、养老、教育等高频需求,累计推动乡镇落地民生项目139个。友邻乡民生广场的建成,不仅补齐了乡村公共服务设施的短板,更让群众感受到了人大代表履职为民的诚意,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民生动能”。
下一步,友谊县人大将继续深化“民生微实事”项目建设,进一步拓宽群众诉求收集渠道,优化项目推进机制,让更多“微实事”汇聚成“大民生”,切实以人大担当守护群众幸福生活,为全县乡村振兴贡献更多人大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