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双鸭山首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经鹏
本报记者 郭林林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卫生局联合印发《关于表彰2022~2023年度全国无偿献血表彰奖励获奖者的决定》,双矿公司职工经鹏凭借无偿捐献造血干细胞的突出善举,荣获“无偿捐献造血干细胞奖”,跻身全国4414名获此殊荣者之列。作为双鸭山市造血干细胞捐献第一人,他不仅填补了家乡该领域的历史空白,更在荣誉归属的抉择中坚定表态“把荣誉留给双鸭山”,以实际行动践行双矿公司“忠诚奉献、务实担当”的煤矿精神。
荣誉择乡:根在黑土,情系双鸭山
“我是土生土长的双鸭山人,户口虽因海南人才引进政策迁移,但根永远在这里,这份荣誉必须留给家乡。”当省卫健委工作人员就荣誉归属征询意见时,经鹏的回答掷地有声。这份国家级荣誉的“落户”,不仅让“无偿捐献造血干细胞奖”首次与双鸭山紧密相连,更让全国无偿献血表彰的精神火种在这片黑土地上落地生根——而这背后,是他作为双矿人的初心坚守。从2013年首次挽起衣袖献血,到2023年4月成功捐献400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经鹏的公益之路始终与双鸭山、与双矿公司紧密相依。作为双矿职工,他身上的“煤矿精神”早已融入血脉:正如矿工们扎根井下、默默奉献光热,他十年如一日坚持每年献全血1次、血小板2次,献血证摞起的厚度,是对“奉献”二字最生动的注解;恰似矿山生产中“闻令而动”的担当,他曾在献血小板仅半月后,接到血站紧急求助便立即赶去为白血病患者捐献,即便事后身体透支仍毫无怨言。
填补空白:双鸭山“第一例”的精神重量
经鹏的捐献,不仅是一次个体的善举,更以“双鸭山市造血干细胞捐献第一人”的身份,填补了家乡在该领域的历史空白,为这座城市的公益事业写下里程碑式的一笔。而这份突破,正是双矿公司煤矿精神“敢为人先、务实笃行”的延伸。2016年,经鹏在哈尔滨地铁站看到造血干细胞捐献宣传时便萌生意愿,却因全省招募名额已满遗憾错过。但他如矿工攻破难题般不气馁,2017年招募启动即第一时间赶赴哈尔滨,留下8毫升血样加入中华骨髓库。2023年2月接到配型成功的电话时,他脱口而出的“我愿意”,尽显矿工“冲锋在前”的果敢;面对患者化疗高烧导致的采集延迟,他那句“随时待命,等多久都愿意”,又饱含矿山人“坚守到底”的韧劲。最终历时5小时完成采集,成为双鸭山、双矿公司首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用热血为家乡公益史刻下“第一”的印记。
精神共振:从矿山到社会的担当传承
此次国家表彰的核心意义,在于弘扬“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人道主义精神,而这与双矿公司“服务社会、回报人民”的企业使命高度契合。经鹏的行动,正是这种精神共振的鲜活样本:2020年疫情来袭时,他如矿工坚守岗位般主动加入福园社区志愿者队伍,在零下20余度的寒冬里值守卡点、逐户走访965名居民,累计服务超600小时,用“红马甲”续写矿工的责任担当;资助单亲困难学生、拾金不昧谢绝千元谢礼的善举,更将矿山人的淳朴与热忱延伸到社会各个角落。
如今,这份留在双鸭山的“无偿捐献造血干细胞奖”,已不仅是一份个人荣誉,更是国家表彰精神、双矿煤矿精神与乡土情怀的融合象征。它印证着:从矿山深处的默默奉献,到生命接力的大爱无疆,双矿人始终以担当为笔,书写着对家乡、对社会的赤诚。而经鹏的故事,也将激励更多双鸭山人、双矿人加入公益队伍,让“大爱无疆”的精神与“忠诚奉献”的矿魂在黑土地上生生不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