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按钮
让南瓜籽成为乡村振兴的“金种子”
//shuangyashan.dbw.cn  2025-09-15 05:14:34

记黑龙江省友谊南瓜研究所所长刘学友

本报见习记者 张梦雪

  在黑龙江广袤的黑土地上,刘学友已与南瓜结缘40载。作为黑龙江省友谊南瓜研究所所长、友谊县南瓜协会会长,他以科技为犁、初心为种,破解当地南瓜种植困局,带领百姓踏上了产业振兴的致富之路,展现了北大荒乡土人才的坚守与担当。

  上世纪80年代,我省南瓜种子深陷低水平重复、疫病频发的困境,农户辛劳往往付诸东流,刘学友看在眼里,急在心里,1993年,他毅然踏上南瓜育种“长征路”。为筛选出适应性强、抗性突出、产量高的品种,他开启“追着季节跑”的育种模式:寒冬赴海南借暖湿气流加速育种,春暖回黑龙江深耕田间实验,夏末秋初转战黄土高坡测试品种表现。九上黄土高坡、六下海南岛,他的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笔记本上密密麻麻的品种特性与实验数据,鞋上的泥土,都是育种路上最珍贵的“勋章”。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8年,他培育的“友谊大白板”获第九届中国(寿光)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优秀产品奖;2021年,选送材料在“全国籽用南瓜新品种展示”被评为“大会推荐品种”。好品种更需要好技术,刘学友通过16年的试验优化,总结出了《南瓜宽行种植新技术》,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2001年,他在农垦双鸭山农场牵头建立900亩南瓜生产基地,带动当地产业形成规模,吸引周边农户加入,更推动全国最大白瓜籽交易市场向友谊县转移。据统计,该技术辐射全国种植南瓜380万亩,创造产值3.8亿元,带动2480余人就业,让“小南瓜”真正发展成了“大产业”。

  刘学友还聚焦南瓜精深加工,探索绿色低碳循环之路。2019年,他开启红南瓜新品种选育,将自主培育品种送上太空,成功育出“友红3号”籽食兼用型南瓜,既适鲜食也宜精深加工。2021年,他与企业合作开发南瓜丁、南瓜粉等产品,联合酒厂用南瓜果肉生产南瓜酒,大幅提升附加值,为产业多元化发展打开新空间。

  刘学友的探索之路,也离不开地方政府的鼎力支持。2001年,农垦红兴隆管理局考察双鸭山农场产业成效后,组织12个农场实地学习,出台种植指令性计划,推动全局南瓜生产规范化发展;2024年,友谊县在农业嘉年华科技示范园设立南瓜新品种培育展示棚,成为品种展示“活课堂”与技术学习“实践基地”,同年,友谊县南瓜协会被命名为“黑龙江省老科协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友谊县创未来孵化基地建成后,第一时间邀请他的团队入驻,为其提供办公、交流、培训等综合服务,打通科研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

  刘学友从青春年少到鬓染霜华,以科技赋能南瓜产业,让南瓜籽变成了带动百姓致富的“金种子”,更以实际行动诠释乡土人才的责任担当,不仅为双鸭山人才树立了榜样,也让北大荒精神在产业振兴一线持续闪耀。

作者:    来源:双鸭山日报    编辑:安贺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 @ 双鸭山日报社 黑龙江东北网络台主办
本网站为双鸭山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