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启坤
“真没想到丢了这么多钱还能找回来,太感谢张师傅了!”近日,饶河县国际客运站内,旅客王女士紧紧攥着驾驶员张云涛的手,锦旗上“拾金不昧扬正气,工作人员品德高”的鎏金大字,在阳光下格外耀眼——这面锦旗背后,藏着一段温暖人心的诚信故事。
故事要回到8月26日清晨的早班车。张云涛像往常一样握着方向盘,驾驶客运班车穿梭在饶河至佳木斯的公路上。当班车抵达终点站,他熟练地开展清洁消杀工作时,后排座位缝隙里一个不起眼的小包,引起了他的注意。
“当时摸着鼓鼓的,打开一看全是现金,心里咯噔一下。”张云涛回忆,他当即停下手头的活,仔细清点包内物品:13000元现金整整齐齐叠放着,还有几张重要证件。没有丝毫迟疑,他第一时间拨通了公司电话,把情况一五一十说明,转身就往公司跑着上交物品。
“这钱要是人家急用的救命钱、血汗钱,丢了得多着急啊!”张云涛朴实的话语里,满是对失主的牵挂。在公司工作人员的协助下,大家通过证件信息多方联络,终于找到了焦急万分的王女士。当王女士从张云涛手中接过分文未少的现金和证件时,激动得声音都发颤:“我到家发现包没了,腿都软了,这是给老人看病的钱,真是遇到好人了!”
这件事很快在饶河县交通运输行业传开。县交通运输局不仅将张云涛的事迹作为文明服务典型,在全县客运企业工作会议上重点通报,还组织各企业开展“学习张云涛,诚信伴我行”专题学习,把诚信服务、应急处置纳入从业人员常态化培训。同时,当地还升级了客运车辆遗失物品追溯系统,通过“一车一档、全程留痕”,搭建起从发现、上报到归还的闭环机制,让旅客出行更安心。
“我就是个开班车的,遇到这种事,换谁都会这么做。”面对赞誉,张云涛总是腼腆地摆摆手。方向盘握了十几年,他记不清帮乘客找回过多少遗失的手机、行李,但每一次物归原主时,失主脸上的笑容,都让他觉得“这方向盘握得更有意义”。
在饶河的公路上,张云涛的班车每天准时出发;在无数个平凡的客运岗位上,还有着千千万万个“张云涛”——他们手握方向盘,心怀责任心,用一次及时的归还、一句耐心的指引、一份不变的诚信,把“文明服务”的种子播撒在每一段行程里,让出行的路,满是温暖的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