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按钮
以民生计量“小支点”撬动作风转变“大文章”
//shuangyashan.dbw.cn  2025-09-11 05:56:45

尖山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把学习教育成果体现到为民服务行动上

本报首席记者 杨军

  今年以来,尖山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始终锚定“学思想、转作风、办实事”目标,坚持以“民生计量”为小切口撬动作风建设大文章,通过开门搞教育听民意、靶向抓整改解民忧、长效建机制惠民生,持续优化消费环境、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推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从“理论学习”向“实践见效”深度转化,切实把学习教育成果体现到为民服务的具体行动上。

  一线“量”实情躬身调研校准整改“准星”

  坚持把“摸实情、解难题”作为学习教育的重要实践,采取主要负责人带头践行“一线工作法”,摒弃“办公室听汇报”的惯性做法,多次带队凌晨4点赴早市、午后3点守夜市,深入露天小市场摸清摊位布置、出摊收摊时间、电子计价秤及地衡数量等“活情况”,累计收集摊贩检定需求、群众复秤诉求等意见建议23条。

  立足调研实情制定“全面检查+集中检定”专项方案,统筹检验机构与辖区监管所力量,明确“服务上门、早起晚休”工作要求——监管人员提前1小时到岗、延后1小时撤岗,主动帮摊贩搬运计量器具,让“摊贩少跑腿、群众少受累”。

  上半年,累计备案并检定各类电子计价秤1193台、地衡19台,实现重点区域计量器具“应检尽检、无一遗漏”,以务实作风把整改整治的“第一粒扣子”扣紧。

  开门“晒”服务精准滴灌畅通惠民“末梢”

  将“开门搞教育”作为学习教育的重要方式,针对辖区商户基数大、检定政策知晓率低的问题,两次在“微观尖山”公众号发布《关于开展免费检定电子计价秤工作的公告》,清晰告知检定时间、送检范围、送检方式及未按规定检定的法律责任,主动把政策“晒出来”、让群众“看明白”。

  同时,聚焦行动不便、器具搬运困难的商户,组织开展“送检上门”服务,累计为28户老年摊贩、残疾人商户上门检定器具,现场解决计量误差问题7个,群众满意度达100%。通过“线上公告+线下上门”结合,既扩大了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的群众参与度,又让“计量惠民”政策直达基层,真正实现“教育开门、服务贴心”。

  铁腕“校”顽疾靶向整治守护市场“公平”

  紧扣学习教育“从严整治突出问题”要求,把群众高度关注的农贸市场、大型商超计量问题作为整改整治重点,实行“监管+检定”双轨机制。按检定周期对国贸、三利、比优特、大润发等大中型商超及集贸市场开展“集中备案、集中检定”,建立“一商场一台账、一器具一档案”,提前3个月制定来年检定计划,从源头杜绝“超期未检”问题,上半年累计整改超期检定器具12台、更换不合格器具5台。针对地衡使用分散、监管难度大的问题,通过建立地衡总体台账,明确专人负责检验时间跟踪,设置“临期7天预警”机制,由主要负责同志每月带队检查地衡点,确保过称准确率100%,以“从严从实”的整改成效回应群众关切。

  共治“树”诚信制度筑基涵养长效“清泉”

  坚持把“建机制、长久立”作为学习教育的落脚点,推动计量监管从“政府主导”向“社会共治”转变。

  推行“诚信计量承诺”机制,累计推动789户经营主体张贴“诚信计量”承诺标识,将监管责任转化为商户自律动力,让标识成为流动摊贩的“信用名片”,引导群众“认标识、选诚信”,同时组织经营者签订《诚信计量承诺书》,强化合规意识。

  落实“谁主办谁负责”机制,督促市场主办方履行主体责任,对市场内电子秤全部登记造册,按要求配备公平秤、设置专兼职计量管理员,累计指导15个市场完善计量管理流程。

  创新“群众参与监督”机制,联合市检验检测中心在七马路早市、公园早市、南市区夜市及“5?20世界计量日”开展“手机变砝码,计量惠民生”主题活动,现场发放宣传海报1000余份、手机克重标签1500余份,教群众用手机快速识别“鬼秤”,让开门教育既“教知识”又“赋能力”,切实构建“政府监管、商户自律、群众参与”的共治格局。

作者:    来源:双鸭山日报    编辑:安贺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 @ 双鸭山日报社 黑龙江东北网络台主办
本网站为双鸭山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