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按钮
追忆峥嵘岁月 赓续红色血脉
//shuangyashan.dbw.cn  2025-09-03 05:42:38

——访“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章获得者王殿奎

本报记者 朱悦

  现居住在尖山区年近百岁的王殿奎是1945年4月参加革命的退伍老兵,他今年获得由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章,这份荣耀是对老人最大的赞赏和最好的褒奖。

  天降大任年少与八路军“结缘”

  王殿奎祖籍是北京市顺义区大孙各庄镇西尹家府村,在他十四五岁时,他的父亲被日本兵抓起来关禁两年,他跟随民兵偷着帮八路军往山里运送炸日军火车用的电线,再把截获的武器物资运输到指定地点。

  “那时候做什么都不告诉家里人,因为一旦被日本人发现就会连累整个村,八路军转移时我也跟着大部队出发,村里、家人都不知道我还活着。等到全国解放,别人都有家属去看望,我也惦记家里的情况,我托连长给村里写了两封信,想让我的家人去看看我。因为离家多年,当我的母亲去看我时,我根本没认出来。”王殿奎讲述着多年前的往事。

  英勇无畏多次参加重大战役

  1945年,王殿奎当兵入伍,在八路军十六团担任连长的通讯员往营里送信件。他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中的很多重大战役。

  王殿奎告诉记者,在战争年代,吃穿基本是靠百姓帮助,吃不饱、穿不暖是日常。饿了不能随意吃食物,要等到部队发出吃饭指令时才可以吃一点,哪怕吃不饱也必须坚持下去,因为不足的粮食必须计划着来,要不下顿就没饭吃。那时候,他们心里没有别的想法,一心就是打仗。不打仗时向老百姓学习编草鞋,因为不合脚加上天天赶路,脚底磨得都是泡,鞋坏了就自己编鞋,一路下来不知道已穿坏多少双鞋。

  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王殿奎参加了多个重大战役。“部队人少,我们就以游击战为主,敌军来了打不过就跑。然后换上老百姓的衣服,摸清敌人的岗哨位置和换岗时间,专挑半夜时间进攻,打敌人措手不及……锦州决战,那仗太不容易打,我当时是步兵,国民党反动派连续2个小时炮火连攻,躺下多少人,再换上去,直到找到火力点位置……有一次,我们两个人在村里巡逻,我看到一个嘴叼烟袋的30岁左右的人很可疑,把他抓来简单问询后赶紧给部队报信,最后一举抓获山里三个屯子的俘虏……”王殿奎称,当他看电影《湘西剿匪记》《地道战》《渡江侦察记》……仿佛就在看自己曾经的经历。

  抗美援朝战争时,王殿奎隶属汽车连,主要做后勤保障工作,开车运输弹药和食物。

  王殿奎回忆着,从不知穿坏多少双草鞋到不用徒步赶路,那时的他“幸福”多了,然而让他痛心的是有太多的士兵永远倒在了洒满热血的战场上。

  赤胆忠心传承红色精神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王殿奎满脸自豪地说:“当时,我们第四野战军是打出名的部队,经常打胜仗。”

  再看今朝,年近百岁的王殿奎,不仅生活能自理而且作息有规律,按时起床、吃饭、看新闻……他关心时事,整洁的卧室里放着一些报纸和书籍。“我爸每一天都坚持学习,他说不学习就会被时代落下。每次看新闻和报纸中不认识的字,就写下来,然后按笔画查字典。”王殿奎的女儿说。

  王殿奎严于律己,生活节俭。“我爸经常嘱咐我们要听党的话,一定不能给组织添麻烦。他虽然自己省吃俭用,却经常助人为乐。”王殿奎女儿回忆着父亲多年的教诲,也赞叹父亲的以身作则是最好的示范。

  多年来,王殿奎始终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2020年全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战役打响后,他将2万元钱交到尖山区政府工作人员手中,用实际行动为全市疫情防控工作尽绵薄之力。在2021年党史学习教育活动中,王殿奎被尖山区聘请为特邀宣讲员,先后深入到多所学校、社区和单位,讲述红色经历,传承红色革命精神。

  王殿奎目睹着新中国的崛起,更见证着新中国的腾飞。王殿奎感慨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烈士用生命换来的,感恩党和国家时刻惦念他们。

  山河已无恙,吾辈当自强。祝福伟大祖国繁荣昌盛,国泰民安。

作者:    来源:双鸭山日报    编辑:安贺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 @ 双鸭山日报社 黑龙江东北网络台主办
本网站为双鸭山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