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按钮
挖掘抗联文化 发展红色旅游
//shuangyashan.dbw.cn  2025-08-28 07:21:51

本报首席记者 杨昕宇

  “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壮士们!精诚奋发横扫嫩江原!”当这句镌刻在展墙上的《露营之歌》以立体音效裹挟着风雪声扑面而来时,来自北京的游客李巍玲仿佛触碰到了抗联战士冻僵的指节,耳边回荡着雪夜密营里沉重的呼吸。

  “大家请看这盏马灯,它曾是密营里的‘太阳’。”讲解员的声音在展厅内静静流淌,引导游客驻足于一盏锈迹斑斑、灯罩布满裂痕的马灯前,讲述它背后的故事:一次日军突袭密营,抗联战士为争取转移设备、伤员的时间,毅然点燃这盏灯向相反方向狂奔,最终引开了敌人。在展厅微暗的灯光下,马灯泛着微黄的光晕映在观众脸上,也映照着那些在生死抉择中从未熄灭的信念。

  这是近一段时间里集贤县七星山红色抗联体验馆里常见的场景。“一座七星山,半部抗联史”。七星山俗称“七星砬子”,坐落在集贤县城西南方向,由7个突兀陡峭的山峰组成。1937年开始,抗联独立师、六军、三军、八军、五军、四军先后在这里建设兵工厂、被服厂、后方医院、军政干校、营舍等,成为东北抗日联军三、四、五、六、八、十一军等6个军规模最大、功能较全的重要后方密营。

  集贤县老促会刊印的《七星砬子抗联遗址简介》记载,在艰难的条件下,密营的工人和战士们用简陋的工具手工操作,不仅制造出匣橹子手枪、手提式自动冲锋枪和直把机关枪,而且还能制造出杀伤力很强的瓜形手榴弹,迫击炮弹和子弹头;同时,被服厂缝制大量服装、鞋帽,解决抗联战士燃眉之急;军政干部学校培养的连、排级骨干充实到一线部队,有力提高抗联部队的战斗力;后方医院用中草药土方土法治疗伤员,让战士们作战更加勇敢……

  抗联活动频繁的七星山被日军察觉。为消灭七星山上的抗联队伍,日军调动大量兵力布防,在山边地带驻扎了大批日伪军和伪警察队,对所有进山通道都实行严密封锁,企图困降、消灭我抗联。

  1937年夏天,驻守集贤镇的400多名日伪军向七星山进犯,当敌人进入我军第一道兵站时,守卫部队与敌人展开了激烈战斗。枪炮声传到兵工厂,工人们迅速把机器拆开,进行转移和掩藏,待敌人被打退,把机器聚拢回来安装好,又恢复生产。

  1938年2月,山里冰雪未融,天气乍暖还寒,日伪当局调集一千多名日伪军由叛徒带路,对兵工厂进行第二次大规模进攻,20名护厂战士和工人们与敌军展开殊死战斗,英勇牺牲。

  1939年初,屡次进攻受挫的日军调集了3000多人包围七星山,向抗联战士发起猛烈进攻。守卫兵工厂的80多名战士、工人同日军进行了顽强的战斗,毙敌数百人。日军靠强大兵力,昼夜不停地从山下向山上进攻,并残暴地施放毒气,守卫兵工厂的战士、工人在战斗中全部牺牲,兵工厂惨遭破坏……

  群山不语,却忠实地记录了那段艰苦卓绝的斗争岁月。近几年来,集贤县委、县政府紧紧抓住国内“红色旅游”产业蓬勃兴起的机遇,高起点、高水平、高质量地开发红色旅游资源宝藏,在加大对抗联遗址遗迹保护力度的同时,积极打造“重走抗联路”红色旅游品牌,通过重温一次入党誓词、重走一段抗联小路、接受一次抗联精神宣讲、聆听一段抗联故事、学唱一首抗联歌曲、品尝一顿抗联饮食等,推动红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带来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2012年,集贤县获得“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红色旅游名县”荣誉称号,尘封山林70余年的抗联事迹拂开了身上的落叶;2023年,集贤县在七星山景区重点打造七星山红色抗联体验馆,展出机床齿轮、步枪枪管、药瓶、缝纫机头等各类抗联文物2000多件,加之声光电一体化的现代化展示系统,让游客身临其境般感受伟大抗联精神。今年7月,七星山景区日平均接待人数5000余人,极大地带动了餐饮、娱乐、交通、文化、旅游等相关行业发展。

  以七星山景区为龙头引领,集贤县整理散落在乡村的红色文化资源,从红色资源的挖掘、保护和利用方面全链条发力,打造用活现有红色资源,深挖盘活潜在可塑红色资源,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挖掘好、整理好、利用好红色文化资源,加强红色载体打造、红色景点创建、红心党性锤炼、红色文化宣传等一系列工作,把红色资源“亮”出来,让红色故事“火”起来,让红色教育“活”起来,把“国家二类革命老区”的“红色资源”变成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红色能源”,成为推动集贤县第三产业发展的强力引擎。

  与此同时,集贤县还将红色旅游的文化资源与美丽风景的生态资源、人文资源相叠加,积极打造红色旅游框架下的现代农业乡村游和绿色生态体验游,以“捆绑式”战略推进红色旅游向更高层次发展,提出了“以红色体验旅游为龙头、以蓝色生态旅游为支撑、以绿色乡村旅游为点缀”的旅游产业总体战略,面向全国推出了“一山一水一带”文化旅游框架体系,立足全县旅游资源禀赋,充分挖掘文旅“富矿”,在“抗联精神感染人”的基础上,以“垦荒文化吸引人”“绿色生态留住人”理念,打造出“唯爱情之美、演绎浪漫野趣的生态湿地游”线路和“与黍稻相约、看乡愁描绘出现代农业游”线路,形成了对红色旅游的补充效应和乘数效应,进一步促进了红色旅游产业做大做强。

  抗联事迹昭后人,红色精神代代传。由抗联精神繁衍的集贤县红色旅游产业,在大力发展文旅产业的大背景下,必将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作者:    来源:双鸭山日报    编辑:杨宏图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 @ 双鸭山日报社 黑龙江东北网络台主办
本网站为双鸭山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