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按钮
给城市“换妆”为幸福“添彩”
//shuangyashan.dbw.cn  2025-08-27 05:06:23

我市开展城区环境集中整治百日会战见闻

本报首席记者 杨昕宇 记者 孙琳

  清晨四点,新兴大街站前路路段,果皮箱纤尘不染,道路围栏在晨光中泛着光泽,班子成员在认真擦拭着“城市家具”;同一时间,机关工作人员也已深入郊区、巷尾,与一线环卫工人一起组成500人的突击队伍,集中清理城市垃圾……这是近日市容环境卫生服务中心正在进行城区环境集中整治百日会战中的一幕。

  为更好地美化市容市貌,8月初以来,市环卫中心建立起“十个迅速”工作机制,制定“百日会战”工作图谱,以提升城市品位、优化人居环境、便民利民惠民为目标,向“存量”垃圾、卫生死角、“三不管”区域宣战,给城市“换妆”,为幸福“添彩”。

  兜底攻坚:“无主之地”都是环卫战场

  最近几天,建鑫社区居民吴云霞心情特别舒畅:环卫工人清走了影响她家的楼拐角垃圾堆,还用水车清洗了残存异味,让她家重新推开尘封大半年的窗子,享受清新的空气。

  与吴云霞一样,豫园社区工作人员赵桂芳也见证了城区环境集中整治百日会战的成果:辖区内58栋楼、27个点位长年堆积的废弃家私和陈旧垃圾在几天时间内一扫而空,辖区面貌焕然一新。

  吴云霞、赵桂芳不知道的是,为打好“百日会战”,市环卫中心在行动之前就开始了市容市貌卫生整治和管理机制的探索。

  “不计较管理边界,不争论辖区范围,不区分垃圾种类,见脏就上,是垃圾就清,让环卫成为市容市貌的最后一道防线!”市环卫中心负责人主动担责、一锤定音。

  联合尖山区34个社区,市环卫中心展开拉网式“普查”,建立了覆盖郊区、城区的重点治理区域台账,确定了攻坚克难点位300多个,城区外围建筑垃圾山、无主生活垃圾堆等全部纳入清运整治范围。

  环卫人按图作战,社区网格员逐栋建立清理档案,每清完一栋即时“销号”,向属地责任单位移交;对无物业区域新增垃圾,环卫承诺“发现即清理”,时限压缩至48小时内;已移交区域出现反弹,环卫部门积极“回头看”……

  半个多月时间,每天出动500多人,钩机、铲车、运输车辆30余台,组建6个突击大队、15个突击小队,对尖山城区34个社区小区逐栋楼前、楼后进行地毯式清理。截至目前,共清理垃圾、杂物、大宗物件10800多立方,清理拆迁空地残植、建筑垃圾、装饰垃圾10万多吨。
会战效果显著,硬件短板也要填补。针对新兴大街等易反弹区域,市环卫投入200个新果皮箱,建设100座封闭式垃圾亭,彻底解决垃圾二次污染问题。同时,进一步优化垃圾收运路线和时间,避开早晚高峰和主要街路。

  宣传破局:从“环卫的事”到“大家的事”

  硬件清理易,观念扭转难。面对部分市民“随手丢”的习惯,市环卫中心还建立起宣传阵地,走进街头巷尾社区角落开展宣传,让环保理念可触可感。

  “垃圾分类分几步?”“废旧电池属于哪一类?”“随地吐痰有哪些危害?”8月18日傍晚,在市政广场,一场由环卫人自编自演的文艺晚会正在进行,通过有奖问答等环节,有效提高了市民对环卫工作的知晓率,营造出“人人爱环境,人人讲卫生”的社会氛围。

  在此次“百日会战”行动中,市环卫中心积极谋划开展进企业、进社区、进校园、进家庭、进景区等“五进”宣传活动,以发放宣传单、开办演讲比赛、播放宣传片等形式,号召全民参与。借助各社区举办的消夏艺术节,市环卫中心联合文化部门,连续举办以环卫为主题的文艺演出,穿插有奖问答等形式内容,将政策宣讲融入快板、小品、歌舞,用市民喜闻乐见的方式植入环保基因。

  长效赋能:机制创新筑牢环卫堡垒

  兜底不是终点,更要激发内生动力。通过与尖山区联手,市环卫中心积极探索建立“社区吹哨、环卫报到、执法保障”的环卫新机制。

  ——“指挥部”建起来:150多人的联动微信群即时响应,社区巡查发现垃圾堆,拍照上传15分钟内,环卫清运车定位出发;

  ——机关沉下去:市环卫中心班子成员带头,每月扫街4天,机关干部和管理人员常态化支援一线;

  ——一线提待遇:增设环卫工人专项奖励,优质补贴直达个人账户。

  ……城市的颜值,关乎每一位居民的生活品质;整洁有序的环境,是城市文明最直观的名片。当下,城区环境集中整治百日会战鏖战正酣,市容市貌正从“一处净”迈向“处处洁”,从“外在美”迈向“内在美”,从“环境美”迈向“发展美”,建设“活力魅力双鸭山、宜居宜业幸福城”的铿锵步伐正变得越来越清晰。

作者:    来源:双鸭山日报    编辑:安贺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 @ 双鸭山日报社 黑龙江东北网络台主办
本网站为双鸭山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