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按钮
“志愿红”汇聚“民生暖”
//shuangyashan.dbw.cn  2025-08-25 05:39:22

宝山区七星镇用真情与实干绘就群众幸福图

李翔宇 本报记者 郭林林

  接地气的理论宣讲,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有温度的志愿服务,让文明新风吹进千家万户;暖人心的实事好事,让群众享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

  处处可见“红马甲”,“文明实践我是行动者”不仅是宣传口号,更是群众可感可知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近年来,七星镇以党建为引领,聚焦关键、聚力实效,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抓深抓实志愿服务工作,切实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今年以来,先后组织60余名志愿者开展了以“志愿同行·情暖乡镇”为主题的系列志愿服务活动,覆盖全镇6个行政村,惠及群众200余人次,用真情与实干在乡间地头谱写了一曲动人的志愿服务赞歌。

  宣传“新时代”——服务成效落地生根

  紧扣时代脉搏,创新宣讲形式,通过“百姓宣讲”“炕头宣讲”等接地气的方式,将“大理论”转化为通俗易懂的“小道理”,把“书面语”变成群众听得进的“家常话”。

  志愿者们通过发放宣传单等方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各项政策的具体内容和申请流程。无论是两会精神的深刻解读,还是医保政策、民生服务等惠民信息的细致讲解,都让群众既能“听到”又能“听懂”。

  在政策宣传活动中,累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500余份,接受群众咨询100余人次,有效提高了群众对各项政策的知晓率和满意度。“原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有这么多的优惠政策,我这就回去告诉家里人,让他们也赶紧参保。”村民张大叔拿着宣传资料说道。

  培育“新风尚”——移风易俗走深走实

  深耕厚植“新风尚”沃土,每月常态化开展“除陋习,树新风”系列活动,目前已累计开展相关活动14次,以实打实的举措破除陈规陋习,涵养文明乡风。

  同时,充分发挥农家书屋文化阵地作用,开展“农闲书卷启,种植慧耕丰”“书香沁村兴百业,学理致知革陋习”等阅读与种植技术交流双驱主题活动,让阅读成为涵养乡村文明、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此外,“冰雪映春迎亚冬,乡情满村庆元旦”“庆七一颂党恩践初心”演讲比赛、弈动乡镇“棋”乐融融棋类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文艺文化活动轮番上演,让村民时时能感受文化魅力,处处可触摸文明温度,在潜移默化中滋养精神土壤,让新风尚在乡村大地蔚然成风。

  服务“常态化”——志愿活动温暖人心

  始终聚焦“三关爱”志愿服务方向,以深化实践弘扬雷锋精神,让暖心行动融入日常、化作经常,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文明劝导、扶老助残、应急救援、医疗健康等各类志愿服务累计39次。

  “新元新韵情暖农家”元旦慰问中,志愿者带着米面粮油等生活必需品,在新年来临之际走访慰问全镇老党员、困难群众10户,让他们感受到组织的惦念、体会到社会的温情,用实际行动筑牢了党群连心、守望相助的情感纽带。

  “真是太谢谢你了,不仅帮我打扫了屋子还整理了院落杂物,我这把老骨头没你们帮忙可真不行。”华新村78岁的独居老人刘大娘拉着志愿者小李的手,眼里满是感激。

  “端午佳节送关爱,情暖桑榆夕阳红”活动中,志愿者为孤寡老人、弱势群体送去慰问品的同时,详细了解其生活和身心健康等情况,现场帮助解决生活难题。通过将民俗文化与民生关怀深度融合,既延续了敬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也承载了“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服务理念。

  “北大荒青年”志愿服务队的身影活跃田间地头,农机检修、粮食收割、玉米脱粒、柴火砍伐等实打实的帮助,让农民肩头的劳作重担悄然减轻;“青春暖流志愿服务献爱心”活动里,志愿者们走访西部计划大学生,为大学生送去生活物资与异乡关怀,让年轻的奋斗者在温暖中更添归属感与责任感……

  这些常态化的服务,恰似细密的针脚,将志愿服务的温度缝进民生肌理,拉近政民距离。群众们纷纷表示说,志愿服务活动真是办到了百姓心坎上,志愿者们不怕苦、不怕累,为大家解决了很多实际问题,这样的活动很受欢迎值得点赞。

  今后,七星镇将继续聚焦志愿服务提质增效,通过多维度发力在帮扶实效上持续深耕,让每一项志愿服务都精准对接需求、落地见功,成为推动乡村振兴、涵养文明乡风的持久动力。

作者:    来源:双鸭山日报    编辑:安贺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 @ 双鸭山日报社 黑龙江东北网络台主办
本网站为双鸭山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