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河县“生态总长制”助生态治理提质增效
本报首席记者 杨军
淡淡的云雾缭绕,山峰层峦叠嶂,江水碧绿如翠……初秋时节,站在大顶子山的瞭望台远眺,连绵的青山与清澈的江水互映生辉、相得益彰,美轮美奂、让人陶醉,这既是大自然的馈赠,更是“生态总长制”为饶河这个边陲小城描绘出的美丽和谐画卷。
饶河县坐落在龙江东北部的乌苏里江畔,版图如一枚绿宝石镶嵌在边疆大地——487万亩耕地孕育着黑土的芬芳,56%的县域面积被森林、湿地、河流覆盖,这里既是东北虎豹的生态屏障,也是乌苏里江流域重要的水源涵养地。
昔日,这片生态宝库的治理曾面临着“九龙治水”的困境:林长制管林木却管不了林下湿地,河湖长制护河道却难及沿岸耕地,田长制盯农田却顾不上周边林地,多套体系并行导致的“治理空白”时有发生。
破局始于2022年“生态总长制”的创新推行。这场改革并非简单的名称更替,而是一场触及治理内核的重构:在职能整合上,将原分属3个部门的生态管理职能划归指挥中心统筹,设立由县委书记、县长任总长的“双总”机制,处级领导任副总长,下辖乡镇级总长18名、村级总长79名、生态网格员436名,较改革前的三级河长、林长总数缩减70%,彻底终结了“一个山头多个牌、一条河流多人管”的乱象。
数字赋能是关键抓手。指挥中心联合省联通公司搭建的“互联网+智慧生态总长综合指挥调度平台”,像一根无形的线,将全县的生态数据串成了“智慧网”。平台数据库里,存储着森林资源档案、水文监测数据,还实时更新着网格员的巡护轨迹、100余台智能设备的监测数据。
制度创新则兜底保障。《饶河县实施生态总长制工作方案》,明确了县级副总长和乡镇包保领导职责对应关系,细化了“总长制”与“三长制”职责协作划分;《饶河县“生态总长制”任务分工和履职规范》,对三级总长、三级总长办、网格员、“三长制”工作部门职责和履职的重点、时间、标准等做出了明确要求;《饶河县“生态总长制”网格化管理考核奖惩办法》,针对乡村两级总长,日常巡护频次、问题处置及时性等指标被纳入平时考核范畴。压实管护责任,持续构建责任清晰、协调有序、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管理保护体系。
如今,改革成效已深度融入这片土地的肌理。指挥中心依托平台处理的2.4万条问题信息中,98%实现“当日受理、3日内处置”,解决了像大佳河湿地违建拆除、乌苏里江沿岸垃圾清理等200余个长期遗留的生态难题。
生态好了,经济的“绿色引擎”也随之启动:2024年,依托原生态湿地景观打造的“饶河边境生态游”接待游客109.8万人次,带动旅游综合收入达8.6亿元;电商平台上,贴着“生态认证”标签的山野菜、蜂蜜等产品销售额突破13.5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