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康赫之)2025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绿色发展理念,8月14日,在第三个全国生态日来临之际,市中级人民法院召开环境资源司法保护新闻发布会,通报了2024年以来双鸭山法院环境资源司法保护情况,发布了全市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典型案例。
坚持守正创新,以体系化建设为抓手,深化环境资源审判专业化建设。制定《全市法院环境资源司法保护专项行动工作方案》,为专业化审判提供坚实制度支撑。市中院在民一庭挂牌成立环境资源审判庭,8个基层法院或设立环资庭或组建环资审判合议庭,筑牢专业化审判组织基础。以“党旗飘扬在一线,提质增效创一流”党建品牌建设为引领,切实以专业化司法护航辖区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坚定服务大局,以司法实践为依托,充分释放环境资源审判职能效能。坚持治罪与治理并重,深度践行恢复性司法理念,饶河县法院审结的两起案件,分别入选全省环境资源审判十大典型案例和人民法院案例库。与鸡西中院等签订相关框架协议,开展跨区域司法协同,以法治之力守护绿水青山。
加强协调联动,以司法审判为支点,构建生态环境多元协同保护机制。与检察、公安、渔政、林草等部门协同探索,构建起环境资源行政执法与司法保护衔接工作机制,推动司法服务向生态保护一线延伸。在大佳河、七星河、东升湿地挂牌成立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基地,推动矛盾纠纷前端预防化解。宝山区法院在“酿清谷”设立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为景区生态旅游健康发展提供司法保障。
延伸司法职能,以源头预防为导向,筑牢环境资源保护司法防线。聚焦审判执行中发现的生态保护薄弱环节,精准向相关单位发出司法建议。组织全市法院开展生态法治宣传活动20余次,发放宣传手册、传单1000余份。联合生态环境、农业农村、自然资源等部门建立环境风险联防联控机制,从源头降低生态环境破坏风险,实现“预防在先、治理于小”的保护目标。
市公安局、市检察院、市生态环境局等单位代表应邀出席,双鸭山日报、双鸭山广播电视台、双鸭山矿工报、双鸭山市融媒体中心等新闻媒体参加新闻发布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