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启坤
在我国东北边陲,一座见证着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门户——饶河口岸,正以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蓬勃的发展活力,成为边境线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它不仅是连接中国与俄罗斯的重要通道,更是区域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的关键枢纽。
地缘优势得天独厚
饶河口岸位于黑龙江省双鸭山市饶河县,与俄罗斯波克罗夫卡口岸直线距离仅760米,直线望向对岸,异国风情尽收眼底。这种近距离的对应,在我国众多口岸中实属罕见,为双边的贸易往来和人员交流提供了极大的便利。饶河地处东极枢纽,是乌苏里江流域唯一将县政府治所设置在界江边的县份,这使其在地理位置上就具备了开展边境贸易和对外交流的天然优势。
1989年4月,饶河口岸经国务院批准设立为国家一类客货运输口岸,并于1993年9月正式开放,从此开启了它在边境贸易舞台上的重要使命。它全年四季通关,夏季客货运输江上行驶10分钟即可靠岸,冬季通过浮箱固冰通道运输,车辆通行只需2分钟,这样高效的通关速度在同类口岸中颇具竞争力。口岸设计年过客能力100万人次,年过货200万吨,如今,它的业务范围已辐射俄滨海、哈巴边区,成为双鸭山市唯一的对外开放口岸,也是中俄及欧亚陆海联运的重要桥梁和联结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关键纽带。
贸易往来日益繁荣
饶河口岸的贸易往来十分活跃,进出口货物种类丰富多样。进口货物主要有面粉、豆油、木材、黄豆、冻鱼等,这些来自俄罗斯的优质资源,满足了国内市场的部分需求;出口货物则涵盖农副产品、箱包、服装鞋帽、日用百货、果蔬、猪肉等,将中国的特色产品推向俄罗斯及更广阔的国际市场。
近年来,随着中俄两国合作的不断深入,饶河口岸的外贸经济发展迅猛。2023年外贸进出口总值完成11.05亿元(110537万元),同比增长81.0%,这一数据彰显了口岸强大的贸易活力和发展潜力。2024年,饶河口岸出入境客运量34484人次,进出口货运量2.34万吨,出入境人员、车辆均超过2023年总量,实现“双量突破”。2024年12月30日,出入境客运量高达852人次,创2023年6月饶河口岸恢复通关以来的单日新高,口岸通关当日出入境车辆30辆,进出口货物97吨,以木材和二手车为主,出入境人数471人,同比增长60%。这些不断刷新的数据,见证着饶河口岸在边境贸易中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
口岸的通关效率也在不断提升。为保障出入境客货运输的顺畅高效,饶河口岸各相关部门密切协同合作,强化沟通联络,不断加强服务引导和政策宣传。通过优化通关流程,提高查验速度,让货物和人员能够快速、便捷地通关,进一步促进了贸易的繁荣。
产业融合协同发展
饶河口岸的发展,不仅仅是贸易的往来,更带动了周边产业的协同发展,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生态链。
在物流方面,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贸易需求,饶河口岸加快推进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成功打造国际现代物流园。这里汇聚了各类物流企业,提供仓储、运输、配送等一站式服务,让货物能够快速、准确地运往目的地。同时,口岸还开通了跨境电商(9610)出口模式,为电商企业提供了便捷的物流通道,促进了跨境电商产业的发展。
在加工产业方面,饶河口岸依托自身的地缘优势和资源优势,积极发展进口原料加工和出口产品加工产业。目前,已基本形成以东北黑蜂产品加工、粮食精深加工及进出口加工等为主的生产加工体系。例如,利用进口的俄罗斯木材,发展木材加工产业,生产各类板材、家具等产品,不仅提高了产品附加值,还带动了就业和地方经济的发展。
在旅游产业方面,饶河口岸充分利用“免签”政策,打造饶河—比金—波扎尔—哈巴—抚远境内外结合旅游线路。越来越多的游客通过饶河口岸前往俄罗斯旅游,感受异国风情;同时,也有大量俄罗斯游客经饶河口岸入境休闲、购物、旅游、养生。口岸周边的旅游配套设施也在不断完善,酒店、餐厅、旅行社等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为游客提供了优质的服务。
未来展望前景广阔
展望未来,饶河口岸有着更为宏伟的发展蓝图。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将加快推进口岸客检大厅扩建项目,进一步提升口岸的接待能力;推动智慧口岸建设,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口岸管理的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提高通关效率和服务质量。
在产业发展方面,将继续深化与俄罗斯的合作,拓展贸易领域,丰富进出口货物种类。鼓励更多企业开展跨境电商业务,不断壮大跨境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同时,加强与内地企业的合作,承接内地产业转移,形成内外联动的发展格局。
在对外交流方面,将进一步加强与俄比金市政区、波扎尔市政区等毗邻城市的联系联络工作,开展更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双方在文化、教育、科技、体育等方面的交流与融合,增进两国人民的友谊。
饶河口岸,这座边境线上的开放之窗,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无限的潜力,在新时代的浪潮中焕发出勃勃生机。它不仅是中俄两国友好合作的象征,更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促进文化交流的重要力量。饶河口岸将继续发挥其优势,为我国的对外开放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成为连接中国与世界的重要桥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