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凡琦 本报首席记者 马淑芬
提起海鲜,人们总会习惯性地将其与沿海城市“捆绑”。如今,宝清县打破地域限制,成功探索出“海鲜陆养”新模式,让200万尾南美白对虾跨越千里在宝清县的养殖基地“安营扎寨”,让咱老百姓的餐桌上也能迎来本土培育的“洋海鲜”。
近年来,南美白对虾凭借饱满的个头与鲜嫩的口感备受青睐。为拓宽农户增收渠道,宝清县水产总站积极组织技术人员学习“海虾淡养”相关技术,今年终于让南美白对虾在宝清这片黑土地上成功“安家”。仅仅两个月时间,南美白对虾苗就长到10多公分,丝毫没有“水土不服”,预计今年9月上旬就能新鲜上市。
“今年,我们从营口地区引进了一斤大概7000到8000头的南美白对虾苗,采用外塘放养、大棚标粗的养殖模式,把它们放到大棚里进行淡化。淡化到盐度大概是2‰左右,规格大概是3000头/斤左右,就可以下塘了。”宝清县水产总站工作人员郭思聪说。
为确保海虾品质,虾苗进入大塘后,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养殖户每日监测水温、溶氧量、pH值及亚硝酸盐等关键指标,并严格控制在最优区间。目前,首批虾苗分池后成活率已突破60%,为丰收打下了坚实基础。
“咱们之前池子都是养鱼,但收入并不理想,池子也都荒废了。现在改养虾,养虾的收入会比养鱼高很多。之前大伙都在观望,目前来看应该没有问题,肯定是成功了。”养殖户杨福磊说。
淡水养海虾是宝清县应对自然环境变化、优化养殖结构的创新实践。近年来,宝清县水产总站还相继开展了山泥鳅、林蛙、螃蟹等多种类种养,丰富了产业链条,推动宝清水产养殖产业做大做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