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宣传部以高质量党建赋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质增效
本报首席记者 杨军
坚持以党的领导把方向、谋全局,坚持以党的建设给力量、促发展。
全面链接、深度融合、一体推进。年初以来,市委宣传部以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深化干部能力作风建设,在“学查改”中锤炼过硬本领,持续推动党建与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全领域贯通、全链条发力,为推动双鸭山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
引领词:固本培元夯基础——以组织优势激发队伍活力
坚持以新时代党的建设为统领,系统构建了理论铸魂、融合赋能、队伍建设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实现党的创新理论内化、深化、转化,干部队伍专业化、规范化水平明显提升。
发挥理论武装核心引领作用。严格执行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建立“领导领学、支部跟学、个人研学”学习机制,共开展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5次、专题研讨5次。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组织各党支部持续开展理论学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央、省市委重要会议精神,组织部机关干部学习全省解放思想正反典型案例,开展联动式、全员式研讨。聚焦宣传业务与法规贯通需求,完善“业务+法规”综合知识题库,组织开展“每季一测”,检验阶段性学习培训成果,推动干部强专业、学法纪、补短板。
深化党建业务双融双促工程。制定《“举旗铸魂双宣强音”党建业务融合品牌创建实施方案》,聚焦建设“政治型、学习型、服务型、务实型、清廉型”机关任务目标,锻造“信念坚定、理论过硬、业务精湛、作风优良、纪律严明”的干部队伍,创建让党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模范机关。组织开展“厚植爱国情怀凝聚奋进力量”主题党日活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激发党员、干部爱国热情。加强政治吸纳和思想引导,严把关口发展3名青年干部入党,为党组织注入新鲜力量。深入贯彻落实党员干部联系服务基层要求,实施工作人员深入基层进行锻炼和开展调研,紧扣宣传思想文化领域重点任务,进行挂职锻炼、专项调研、业务专题调研,深入一线掌握实情、剖析问题、对接需求,先后开展调研工作24次,形成调研报告12篇。
构建标准化队伍建设框架。制定《市委宣传部工作人员“十不准”》行为规范,从政治纪律、工作规范、作风形象等方面划明底线红线。部里工作人员实施平时考核制度,通过公开晾晒成绩、通报问题不足、强化激励约束,推动形成担当作为、创先争优浓厚氛围。建立个人岗位职责清单,明确工作内容和责任,提升工作效率和质量。在2025年度全市“护密杯”保密知识竞赛中取得团体一等奖、获得市直机关“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先进单位。
在市直机关2025年清明节征文活动中一名同志作品获一等奖。同时能力作风工作在全市能力作风建设暨优化营商环境大会上作书面交流,党建工作在全市党的建设工作暨纪检监察工作会议上作书面交流。
引领词:深学精讲强信念——以思想伟力凝聚奋进共识
坚持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足职能作用发挥,创新思路举措,推动理论学习制度化实效化、党的创新理论精准传播,压实意识形态责任闭环,筑牢思想领域安全屏障。
夯实理论学习思想根基。着力在学懂弄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下功夫。立足提升理论学习质效,服务组织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6次,引领全市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开展学习1400余次,开展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调研督导10余次。
创新理论宣讲传播体系。深入实施党的创新理论传播工程,组建基层理论宣讲人才储备库,依托“五讲七进”载体,相继开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清风相伴·廉润山城”等宣讲活动700余场次,受众5万余人次。搭建“理论超市”学习供需平台,完成8次点单约课,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
筑牢意识形态安全防线。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梳理并制定防控管控措施。完善舆论引导和舆情应对处置协同机制,有效防范网络意识形态风险,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
引领词:融合创新提质效,以党建赋能引领守正创新
坚持推动党建业务深度融合,紧扣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主责主线,通过理论领学带动、党员先锋示范、支部攻坚创优实现工作突破,以立体化传播体系赋能城市发展。
改进新闻报道,壮大主流舆论。将更多的篇幅和镜头对准基层一线和百姓民生,夯实“内统外联”新闻选题联合策划机制,紧密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聚焦新春两节、亚冬会、哈洽会等重要时间节点和重大会议活动,刊播原创报道300余篇。开设《民营经济涌春潮》《首季开门红》等专题专栏,策划推出系列融媒作品120余篇,直播报道点击互动人数突破10万次,总点击量超55万次。年初以来,共在中央、省级主流媒体刊发重点报道239篇,《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光明日报》和央视总台发稿26篇,同比增长200%。我市作为全省唯一通过新华社通稿单独篇幅报道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成果的地市,相关报道先后被54家媒体采用,50余家报刊、新媒体平台转载,总阅读量258万余次,总点赞量6.4万余次,全面叫响“活力魅力双鸭山宜居宜业幸福城”崭新城市品牌。
锻造多元矩阵,凝心铸魂育人。推进“凝心铸魂育人”工程,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红色教育基地”四位一体教育矩阵,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组织开展“强国复兴有我”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举办“红色传承光耀黑土”主题征文和演讲大赛,讲好“四大精神”“五大安全”故事。创新开展“我爱我的城”未成年人建设城市文明活动。构建覆盖各行业各领域典型推荐评选体系,荣获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1人、“中国好人榜”候选人2人,“龙江好人”4人、全省岗位学雷锋标兵1人;9个村镇、6家单位、1所校园、1个家庭荣获全国文明村镇、单位、校园、家庭荣誉称号。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文明实践活动2800余场次,服务群众9.7万余人次,活动信息在央视《东方时空》《中国新闻》等栏目播发。
驱动文化引擎,助推产业升级。围绕重大主题节日,策划开展迎新春民族音乐会、冰雪游园会、元宵节文艺晚会等大型文艺活动,举办“年猪宴”“年货大集”等传统年俗活动以及非遗交流剪纸展等各类群众文化活动80余场次。加强抗联精神、北大荒精神挖掘阐释,推出《大东北》《宝清,我的故乡最美》等原创音乐作品,创排龙江剧《烽火密营》,向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献礼。组织我市创意设计企业展品精彩亮相哈洽会、深圳文博会,助力3家小微企业加入省创意设计创新券服务机构库,为企业拓展业务提供政策红利,推动产业经济提质增效,蓬勃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