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启坤
“家人们看过来,这就是饶河的山葱,嚼一口满嘴香!”7月28日,在饶河县电商兴农大集上,饶河县电商直播基地主播孙彬在镜头前热情推介:“这都是咱们当地老乡当天摘下来的豆角,特别新鲜,咱们这个豆角都是小园里面的菜,每一个豆角都是特别嫩的,一点筋都没有,大一点、小一点,大家不要介意,不耽误吃。”
线下展销的热闹与线上流量的持续增长,一单接一单的订单提示音,是黑土优品走向全国的脚步声;本土主播从羞涩到从容的蜕变,是“饶河电商”品牌崛起的缩影。正如当地干部表示:“电商不是选择题,是乡村振兴的必答题,是数字经济的冲锋号!”
破局!从电商星火到燎原之势
饶河的电商之火,烧得旺、燃得久!从零散的“手机带货”到“电商+N”的多元格局,从县域尝试到全国农村电商“领跑县”的标杆案例,这份被省商务厅点赞的成绩单,写满了饶河人敢闯敢试的豪情。
饶河县泽饶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宋珊珊表示:“我们不仅要解决眼下卖菜问题,更要建立长效机制。电商已经和顺丰物流开展长效合作,并开设农产品电商培训课程。下一步,将持续通过电商直播打通销路,积极构建‘从田间到舌尖’的产业链,带动种植规模扩大,推动小菜园向一般农田延伸,助力形成‘标准化生产、集约化流通、数字化营销’的发展格局。”
为让好货有好源,饶河县160个东北黑蜂养殖基地在山林间星罗棋布,2000亩江水灌溉的“饶河香1号”水稻田如绿毯铺展,740亩鲜食玉米地在风中掀起金色波浪。9个乡镇各显神通:庭院里的山葱成了“金苗”,篱笆边的豆角结出“银串”,鸡舍里的生态鸡下出“元宝蛋”。
“主播定期入村免费助农”的创举,登上了中办国办的通报表扬榜!6月26日,双鸭山市第四届电商产品博览会暨电商主播选品会的“聚光灯”照亮饶河,“共聚、共享、共赢”成为本次大会的主旋律。
赋能!公益底色里的产业雄心
走进兴农大集,饶河镇的农户郭大娘、曹大爷正将刚采摘的油豆角、茄子、黄瓜整齐码放,准备称重交易。如今,每天有近百名像郭大娘这样的农户带着自家蔬菜来此交易。平台通过集中质检、挑选、包装,既保障了农产品品质,又避免了中间商压价,增加农户收入。饶河县大通河乡青山村农户郭守振感慨道:“俺家豆角籽都是村里、县里给的,支持我们脱贫户,这回也不用起早卖了,在这直接就收购了。”
为困难群众敞开怀抱,让“小菜园”的产出直抵城市餐桌。饶河县电商兴农大集上的直播镜头,对准田间地头的真实。在今年春季饶河县举行的供应链洽谈会上,“电商助农展黑土优品,三产融合促边疆振兴”的横幅下,优秀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代表及113名自媒体达人齐聚一堂。电商主播分别与农产品企业、农民合作社代表签约,农产品企业代表与农民合作社代表签约11.4亿元。
疾驰!全链条跑出“饶河速度”
7月30日清晨的大集,电商专班的微信群里,收购清单与价格已发布;乡镇联络员的脚步,踏遍村口巷尾收集售卖信息。上午9点半,乡亲们肩扛手提涌进收购点,农药残留检测笔一划,“合格”二字让笑容更灿烂;主播与农户并肩出镜,镜头前的唠嗑家长里短,屏幕后的订单雪花纷飞——这份看得见的放心,比任何广告都有力量!
物流区里,分拣的身影忙碌如蜂,打包的胶带声清脆如乐。主播卢小开提及物流优势时说:“我们县委、县政府为了支持我们工作,就谈了快递的问题,现在把这个价格给谈下来了,我们可以把更多的利润给到这个老百姓,算是一种双赢。”而与顺丰联手打出的“1公斤3.6元,2公斤4.4元”运费王牌,配上“当日发货”的承诺,让“饶河鲜”跨越千里仍带着晨露的新鲜。免费的午餐冒着热气,休息区的笑声温暖如春——兴农大集是乡亲们的“暖心驿站”!
共赢!从“包销”到共富的热血篇章
“卢战开包销!”“孙道林兜底!”网红达人们的承诺响彻大集,13名本地主播与13个村屯“一对一”结亲,一条“主播+村屯+农户”的黄金链条,把分散的力量拧成了钢绳。开业至今,大集每日的销售数据都在刷新纪录:售罄的红榜贴了又换,未售罄的产品也能通过单位食堂找到归宿。没有滞销的愁眉苦脸,只有“今天又卖空”的喜笑颜开。当“线上流量+线下场景+包销兜底”的模式持续运转,饶河县家家户户曾经的“生态小菜园”,如今已成了名副其实的“致富园”,“饶河电商”这四个字,在全国消费者心中越擦越亮!
据统计,兴农大集上线10天以来,已辐射全县9个乡镇,已有13名本土主播参与助农直播,累计帮助农户销售蔬菜超1.15万斤,日均订单量达到3000多单,带动农户人均增收百元。
如今,在饶河这片黑土鎏金的土地上,油豆角带着晨露的清甜,山葱裹着山野的芬芳,榆黄蘑、榛蘑、猴头菇透着松针的醇香……这些从泥土里长出的珍宝,曾因群山阻隔、岁月迟滞,在集市角落默默蒙尘。而今,一声“开播”响彻边疆,饶河电商兴农大集如一道数字彩虹,让优质农林产品跃出林海、奔向全国,让乡亲们的钱袋子鼓成了秋收的粮囤,在广袤乡野间铺开一幅产业振兴的壮阔画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