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席记者 杨军
安心、安居、安乐、安业。岭东区北山街道党工委以党建为引领,紧扣“民生为本、服务为先”主线,持续深化“三源之地?党旗红”党建项目,创新构建“四安街道”党建特色品牌,整合资源、精准施策、创新服务,推动基层治理从“被动响应”向“主动服务”转变,从“单一管理”向“多元共治”升级,切实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筑牢“安心”防线,守好群众“幸福底线”
坚持以“党建+安全治理”为抓手,织密立体化安全防护网。
联动公安、消防、市场监管等部门,常态化开展消防知识宣讲、反诈骗科普等活动,累计举办宣传培训20余次,覆盖1200余人次。
依托18个网格党小组,搭建“五方共议”协商平台,聚焦居民问题,解决环境整治、邻里纠纷等问题20余件,实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
建立“一户一档”帮扶台账,社区党组织定期开展慰问活动,为困难群体发放米面粮油等生活物资50余份,为残疾人提供四脚拐杖、护理床等辅具40余件,用“精准滴灌”的服务让特殊群体感受党组织的温暖和关怀。
织密“安居”网络,夯实民生“服务基石”
聚焦“一老一小一困”群体需求,深化党建与专业服务融合,打造“六助”服务体系。
指导社区党组织与靳孝道公司签约合作,通过“电话+网上+微信”预约,提供助浴、理疗、助急等6类上门服务,为高龄老人、失能群体提供服务80余次,服务满意度达100%。
“云上岭东”小程序24小时在线响应,成功处置独居老人突发疾病等紧急事件4起,5台便民服务车累计免费接送出行困难居民20余次。
同时引入智能体检机、除颤仪等设备,社区党组织联合岭东区人民医院开展安宁疗护服务,为失能高危人群建立健康档案,中医理疗、慢病管理等精准服务惠及100余人次,切实提升居民幸福指数。
激活“安乐”动能,涵养社区“文明底蕴”
整合社区资源,打造“党建+文化”服务阵地,让“安乐”生活触手可及。
引导辖区社区党组织组建百人志愿服务队和文化队伍,融合“岭东大集”特色,开展文艺演出、非遗表演、露天电影等活动20余场,参与居民超300人次。
开设“4点半小课堂”,社区党员和大学生志愿者为17名儿童免费辅导作业,提供手工制作、绘画等5类特色活动课程。
定期开展“心灵驿站”主题活动,引导具备心理咨询师证书的社区工作者开展心理健康、安全防护讲座,提供心理健康咨询服务,惠及50余人次,有效纾解居民心理压力。
赋能“安业”增收,拓宽治理“和谐路径”
构建“培训+就业”一站式服务体系,邀请电商、家政、育婴等方面专家聚焦家政服务、电商运营等市场急需领域,联合开展定向职业技能培训60余人次,帮助10余户家庭实现就业增收。
引导社区党组织开展就业援助月专项活动,通过就业宣传登记以及日常收集的居民就业需求信息,摸清就业需求“底细”,积极对接8家招聘单位,开展现场招聘活动3场,提供一对一精准岗位匹配、政策咨询等一站式服务,吸引50余居民群众参与,10余名居民在现场与企业达成就业意向。
创新打造助老餐厅,吸纳6名辖区居民到助老餐厅就业,切实为就业困难人员打通家门口就业新路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