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按钮
林下“生金”点绿“成金”
//shuangyashan.dbw.cn  2025-08-05 05:01:00

  宝山区积极创新探索“林+”立体经济发展模式

  本报首席记者 杨军

  林下“种金”,生态富民。从“靠山吃山”到“养山富山”,宝山区因地制宜挖掘优势,通过创新“林+”立体经济发展模式,成功开辟了一条老旧矿区转型发展的新路径,书写了生态与经济齐头并进的精彩篇章。

  宝山区生态良好,资源富集,全区有3个森工林场和2个北大荒集团农场,林地总面积达30157公顷,森林覆盖率高达34%。

  近年来,该区立足自身优势,将森林资源视为宝贵财富,把发展林下经济作为推动乡村振兴、实现生态富民的重要举措,走出包括林菌、林药、林禽、林蜂以及精深加工等在内的多种“林+”立体经济发展之路,解锁出森林的N种“变现”姿势。
用活林空间、做强林经济、提升林效益。2024年,全区林业产业总产值1855余万元,林下经济1051万元,成为实现绿色与财富“双赢”的新途径,林下经济的发展,不仅推动了生态资源的合理利用,让森林资源得到了更充分的开发,也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注入了强劲动能,成为当地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林间养殖,挖掘资源潜力。充分利用林间自然环境优势,发展“猪牛羊禽蜂”和林蛙养殖,目前林下生态鹅出栏10万羽,年销售额200余万元;林下肉牛、羊900头和2400只,年经济效益300余万元,真正实现了林地资源利用率和经济效益的双提升,让森林资源发挥出了更大价值。

  林中种植,拓宽收入渠道。巧妙利用林间空隙,提升土地使用效率,探索“林果”“林菌”“林药”种植模式,发展龙秋、李子、123果为主的经济果林项目,覆盖超过500亩土地,每年可创造约120万元的经济利润,并为100多人提供了就业机会。叫响“大叶沟木耳”品牌知名度,木耳产量约2.5吨,产值50余万元。同时探索北药种植,为林下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林外加工,提升林产效益。依托龙头企业,推进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发展,让林下采集“土生金”。推进宝山中心林场“一场一品”产业项目建设,加工纯天然刺五加叶、黄瓜香(广东菜)、蕨菜、猴腿、荨麻(蛰麻子)等森林食品,使山野菜林产品加工产业总量达到3500斤,创收180余万元。拓展四种茶叶加工项目,总量超过500斤。发展森林资源酿造精深加工产业,老炮营酒厂年产35吨白酒,提升了林业产品的附加值。此外,支持辖区农垦企业双鸭山农场打造围山经济林和围路产业示范带,重点栽植适宜采摘的果蔬、林果品种30余个,规划出平欧榛子、小苹果、生态猪养殖等10余个示范基地。全场“围山经济林”总面积10000亩。同时创新打造垂钓园、农家乐、林业庄园等项目,形成融合发展、多样增收的产业格局。

  如今,绿树成荫的森林不仅是生态屏障,更成为当地居民的“绿色银行”。通过发展林下经济模式,发挥其“粮库”“钱库”和“碳库”的多重功能,实现了生态与经济的和谐共生。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深入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化路径。未来,宝山区将继续不断开创“林+”立体经济发展的新模式、新路径,让充满生机的森林持续释放绿色活力与希望。

作者:    来源:双鸭山日报    编辑:安贺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 @ 双鸭山日报社 黑龙江东北网络台主办
本网站为双鸭山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