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住建系统积极回应群众诉求用心用情为民办实事见闻
本报首席记者 杨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心系群众、情系百姓体现到履职尽责全过程各方面,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及时回应人民群众合理诉求,切实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难事办妥。”
尽力尽为解难事,用心用情办实事。市住建系统以“为群众办实事”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事关人民群众利益的事情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落在行动上,聚焦物业管理、市政维护、环境清洁、便民设施及供水保障等民生关键领域,竭尽全力、千方百计办好居民关心的一件件小事、一桩桩实事,切实将民生“问题清单”转化为百姓“幸福答卷”。
见闻一:创新机制破难题,物业服务更贴心
近日,主城区福禄园小区居民欣喜地发现,小区内原本斑驳脱落的楼体外墙正逐步换上“新装”。此前,这个小区所有楼体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墙皮脱落现象,不仅严重影响小区整体美观度,更潜藏着漏水渗水的安全隐患。
为切实解决居民诉求,市住建局会同市住房保障中心、双房物业及业主代表召开沟通协调会,共同商议解决方案。在相关部门的指导支持下,双房物业启动了外墙修复工程。施工团队严格按照施工规范,依次完成铲除旧墙皮、修补破损处、均匀刷新漆等工序,让原本斑驳的墙体逐渐展露整洁明亮的新面貌。
截至目前,已完成6栋楼的外墙粉刷工作,粉刷面积约达1200平方米,惠及小区居民380余户。剩余3栋楼的粉刷工程正在稳步推进中,预计8月底可全部完工。
为了更好地服务居民群众,市住建局首创“周周通”协调机制,每周三组织物业企业、业委会、业主代表及社区面对面交流,精准查摆、一线化解矛盾,推动服务精准对接需求。自4月运行以来,该机制已深入到12个小区,惠及万余户居民。群众提出的31项问题全部建立专项台账,责任到人、限时整改,目前22项已圆满解决,其余正稳步推进。
创新举措有效疏通了物业服务“最后一米”,为行业规范发展提供了“双鸭山经验”。
见闻二:环境整治齐发力,清洁家园共守护
“这次清理力度很大,出动了这么多人员和车辆,把土路两侧和周边的垃圾、杂物都清走了,现在环境干净整洁多了,让人看着舒服不少。”“看到住建、社区和物业多方配合解决了困扰我们的问题,他们真心为民的做法值得点赞!”……
御景江山小区外环境卫生曾“脏乱差”,垃圾杂物严重影响居民生活。面对群众呼声,市住建局不等不靠,联合河西社区和御景江山物业,出动1台铲车和3台运输车对临时土路两侧及周边进行了全面清理,并义务出动60多人次清理小开荒、小绿地乱堆乱放杂物,共清理枯枝、树叶、杂草、杂物、垃圾约40余吨。
“这次集中清理效果真明显,小区外围环境焕然一新,让我们心里十分舒坦。希望社区和物业能落实好常态化管理,把这个干净的状态保持下去,避免问题反弹。”小区居民的话语充满着感激和期盼。
通过集中清理行动,不仅整体改变了生活环境,而且提升了居民的幸福指数。
见闻三:贴心服务解民需,雨天健身有保障
南市区居民反映在进行户外健身活动时,缺乏必要的遮阳和避雨设施,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切实解决这一问题。为了满足市民需求,市住建局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决定在南市区的8号地块、10号地块以及清真寺广场建设三座全新的避雨亭。
这三座避雨亭将采用坚固耐用的建筑材料,确保其在各种天气条件下都能正常使用。在设计上,避雨亭不仅注重实用性,还兼顾美观,力求与周边环境和谐相融。亭内将配备舒适的休息座椅,供市民在避雨时休息和放松。
目前,施工团队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建设,预计到九月底,这三座避雨亭将全部完工并投入使用。届时,可为周边的市民提供一个舒适、安全的休闲环境,在雨天也能放心地进行户外健身和娱乐活动。
未来,这三座避雨亭,将成为南市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见闻四:设施维护全天候,民生痛点快响应
市住建局始终站在群众的角度换位思考,全力解决群众生活中遇到的烦心事、揪心事和难心事,用真情拉近与群众的距离,换取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在市政设施维护中推行“网格化+智慧化”管理,对道路、桥梁、路灯、排水等设施全天候动态监测。落实24小时响应机制,党员干部冲锋在前,确保问题“发现即处置”。
截至目前,已累计维修沥青路面1.24万平方米、人行道0.31万平方米、雨污水井667座,路灯亮化率稳定在98%以上。同时,建立起“12345热线+巡查”快速响应机制,126件群众诉求办结率达100%,市民满意度得到显著提升。
竭尽全力做好事,千方百计做成事。今后,全市住建系统将以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目标,推动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高效解决,让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变化。
用一项项务实举措,一笔笔绘就出“宜居宜业幸福城”温暖底色,不断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这是全体住建人的责任担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