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按钮
集贤镇:用特色产业打造乡村振兴美景
//shuangyashan.dbw.cn  2025-07-22 05:57:23

  本报首席记者 杨昕宇

  7月21日上午,集贤县集贤镇顺发村垦地合作示范地块里生机勃勃,村党支部成员穿行在齐眉高的玉米中间,查看玉米长势,畅享丰收美景。

  近年来,集贤镇把农业特色产业作为乡村振兴重要支撑,按照高品质、现代化、特色化、绿色化、标准化要求,持续做强龙头、做大基地、做响品牌、做活销售,促进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助推乡村振兴。

  “专职”农业蓬勃发展

  眼下正值黄菇娘收获季节,在集贤县集贤镇双胜村的黄菇娘种植地里,饱满的菇娘像一个个小灯笼挂在枝头,微风中轻轻摇摆。集贤镇双胜村俗称“八家子”,种植黄菇娘已有40多年历史。

  村民于平今年种植了27亩地黄菇娘,对于今年的收成,他信心满满。一边摘拣着菇娘,于平一边开心地说:“今年菇娘长势好,市场价格高,亩收入8000元没有问题!”

  与于平一样,集贤镇永军米业总经理安永军也忙得团团转——公司与南方省市签定的大米销售合同正进入供货高峰期,流水线加工设备必须得保持最好状态,“都是去年收储的优质长粒水稻,成熟度99%以上。”安永军说,“这样才能叫做‘集贤’大米!”

  “八家子菇娘”“永军大米”都是集贤镇“专职”农业产业蓬勃发展的缩影。近几年来,集贤镇持续做大特色产业基地。按照“有优势、有规模、有标准、有品牌、有影响”的要求,依托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统筹资源要素、强化项目支撑,大力推进“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因地制宜建设特色产业专业乡镇、专业村,推动特色产业从“外来订单”向“本土专职”迈进,打造出“八家子菇娘”“同意大豆油”“集贤长粒大米”等多个自产、自加工、自销售的产业基地,实现产业高成效,产品高附加值目标。

  特色产业兴村富民

  以特色产业发展助推乡村振兴,集贤镇持续发力、精准施策,走出适合市场需要、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产业路。

  “长青秧苗”是集贤镇城新村的“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品牌。在集贤镇的支持下,城新村50余户村民成立蔬菜育秧种植专业合作社,育秧规模发展到棚室180余个,年育秧一千多万株,育秧品种二十多个,每年带来收益五百万元左右,合作社成员户均纯收入3万至5万元,打造出“长青秧苗”品牌,成为城新村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之一。

  和城新村“长青秧苗”相似,集贤镇连续打造同意村“压榨豆油”、顺发村“物资回收”、红光村“黄瓜籽”等“一村一品”特色品牌。在加速产业融合发展的同时,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新材料、新模式等在农业产业上的应用,实现农机农艺融合,推动产业布局区域化、种养标准化、生产规模化、发展集约化,促进苗、果、畜、加工、循环多个产业链条形成。

  同时,集贤镇还大力实施创新强链、数字融链、转型延链、多元稳链、招商补链、生态畅链行动,推广“产加销”一体化经营、“农文旅”有机结合等经营模式,将工作重心从抓生产向抓链条、从抓产品向抓品牌、从抓环节向抓体系转变,贯通产加销、融合“农文旅”,打造创新能力强、绿色底色足、品牌知名度高、安全可控制、联农带农紧密的特色优势产业链。打造出以休闲采摘观光旅游为主的休闲农业、集中种植区域批发的规模化农业等示范点、示范带,带动老百姓农业收入跨越式增长。

  多措并举加快布局

  立足“黑土带核心区”独特资源优势,集贤镇还多措并举加快特色产业布局,极大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从“八家子菇娘”到“集贤大米”,从红光村黄瓜籽到同意村大豆油,一个个特色产业越来越成为集贤镇乡村振兴的重要支点。聚焦乡村振兴的关键,集贤镇盯紧“人才+选用”节点,提升人才供给在乡村振兴中的精准性,充分发挥基层党员干部在乡村振兴工作中的先锋力量,大力支持农技人员下沉基层开展科技服务,选派高学历年轻干部深入乡村一线驻点,开展实地助农服务。

  通过“人才助力+龙头引领”模式,集贤镇大力实施品质提升战略。按照“减化肥减农药、增品质增效益”的目标,深入推进农业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提升,不断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推行特色农产品销售“合格证+追溯码”标识模式提升农产品质量,推进农业清洁生产发展绿色种养循环农业,加快培育“大而优”“小而美”的农产品品牌打造农业发展示范点,采取“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大力推行“订单农业”“托管农业”等,构建产业利益联结,推进乡村特色产业持续发展,助推乡村加速振兴。

作者:    来源:双鸭山日报    编辑:安贺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 @ 双鸭山日报社 黑龙江东北网络台主办
本网站为双鸭山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