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医保局“用心用情用力”兜牢群众幸福“医”靠
本报首席记者 杨军
近日的一天上午九点,市政务服务中心医保综合窗口前,70多岁的朱阿姨颤抖的手里攥着一沓厚厚的病历和报销单据,脸上满是焦急。窗口工作人员张鑫见状,连忙微笑着招呼:“阿姨,您要办什么业务?”“姑娘,我转诊手续过期了,在医院结算不了,都是用现金交的费,这些费用还能报销吗?”
张鑫接过材料仔细查看,发现转诊单确实已过有效期,按照常规流程,转诊半年后参保人需联系办理转诊的定点医疗机构进行二次联网后再办理结算或报销。但看着老人茫然无助的眼神,她轻声安慰:“阿姨别着急,您把转诊单给我一下,我来帮助您联系医疗机构,省得您再跑一趟医院。”
几分钟后,处理完业务的张鑫抬头对老人说道:“阿姨,一切都办好了。受理成功后15个工作日内报销的钱就能打到您的银行卡里。这是零星报销受理单,请收好。”接过零星报销受理单的朱阿姨,感动得眼眶发红:“姑娘,真是太谢谢了!你们这窗口真是为老百姓办实事啊,我感觉比自己亲人还贴心!”
……过期转诊单里的这份“特殊关怀”,是市医保部门改进工作作风、优化办事流程,“用心用情用力”做好医保民生实事,有效解决参保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真实写照。
医疗保障是重要的民生保障制度,关乎民生、连着民心,是群众的“医”靠,市医保局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把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贯穿工作全过程,积极落实医保各项业务便民利民,就近办、马上办、一次办,持续增强人民群众的医保获得感。
在市政务服务中心医保综合窗口,“为民服务”从来不是一句空话。这里的工作人员始终把群众期盼解决的事儿放在心上,用耐心、细心和暖心,将一件件实事办在群众心坎上,让前来办事的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便利与温暖。
为优化服务提质效,在市政务服务中心医保窗口设立党员先锋岗和医保政策咨询服务台,常态化组织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服务,广泛开展志愿服务,引导党员干部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完成急难险重任务中担当作为,切实解决好参保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不断提升参保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75岁的张大爷手里拿着身份证和居住证明,来到窗口要办异地就医备案。“大爷,没事儿,我帮您操作。”医保资询台工作人员金钰起身接过老人的手机,很快帮助录好信息,怕老人记不住,还特意在一张纸上写下备案时间和注意事项,并叮嘱老人把这个揣好,到时候看病带着就行。看着金钰熟练地操作和热情的服务,老人心里满是感动。
从解决特殊疾病转诊报销的难题,到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市政务服务中心医保综合窗口的工作人员用一次次真诚的服务、一句句暖心的话语,把实事办得扎实、办得贴心,让群众在办事过程中感受到尊重与关怀,真正实现了“服务零距离,温暖在心间”。
为更好地服务群众,市医保局在坚持问题导向,强化整改落实的同时,积极创新服务举措,通过发放征求意见函、实地调研等梳理汇总群众“急难愁盼”问题5个,有针对性地在省内创新推行24小时医保服务热线、压缩12项业务办理时限、15项政务服务容缺办理、开通门诊慢性病线上认定、利用VPDN设备打造“移动医院”等举措,群众在家即可实现门诊统筹、慢性病开方结算,真正用医保“温度”提升民生“幸福指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