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按钮
饶河烽火:抗战记忆永不灭
//shuangyashan.dbw.cn  2025-07-15 04:42:33

  本报记者 杨启坤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当回望那段血与火的历史,饶河这片土地上的抗战故事,如同一座不朽的精神丰碑,承载着中华儿女不屈的抗争与热血。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大地迅速沦陷,饶河也未能幸免,陷入日寇的铁蹄之下。山河破碎,百姓流离,值此民族危亡之际,中共饶河中心县委挺身而出,响应中共中央和满洲省委的号召,组织民众奋起抗日。1933年4月21日,饶河农工义勇军在大叶子沟成立,这支队伍虽人数不多,武器简陋,但他们怀揣着对侵略者的满腔仇恨和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在白山黑水间点燃了抗日的烽火。

  1934年,饶河农工义勇军改编为饶河民众反日游击大队,开始在饶河、虎林等地开展游击战争。他们以爆马顶子为中心,建立了抗日游击根据地。这里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成为游击队员们休养生息、打击敌人的坚实堡垒。游击队员们在山林间穿梭,灵活运用战术,不断袭击敌人的据点和运输线,让日寇防不胜防。在一次战斗中,游击队员们得知日军将有一批物资运往虎林县城,他们提前在必经之路设下埋伏。当日军车队进入伏击圈后,游击队员们如猛虎下山般冲了出来,一时间枪声大作,日军被打得措手不及。经过激烈的战斗,游击队员们成功缴获了这批物资,极大地补充了自己的装备和给养,同时也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

  1935年8月20日,饶河民众反日游击大队改编为东北抗日同盟军第4军第4团,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战斗能力也日益增强。他们与日军展开了一场场殊死搏斗,在饶河的土地上留下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新兴洞小北山战斗便是其中一场经典战役。1935年9月,第4团得知日军将经过新兴洞,他们迅速在小北山设伏。战斗打响后,日军凭借着精良的武器和优势兵力,向游击队员们发起了疯狂的进攻。游击队员们毫不畏惧,他们依托有利地形,顽强抵抗。政治委员李斗文身先士卒,带领战士们与敌人展开激烈的拼杀,不幸壮烈牺牲。但游击队员们并没有被敌人的凶猛进攻所吓倒,他们怀着对战友的深切悲痛和对敌人的刻骨仇恨,继续浴血奋战,最终击毙日军富泉顾问及高木司令以下日伪军30多人,取得了战斗的胜利。这场战斗不仅展示了游击队员们的英勇无畏,也让日军认识到了他们的顽强抵抗意志,成为了饶河抗战历史上的一座丰碑。

  在长期的抗战过程中,饶河的百姓们也给予了抗日队伍坚定的支持,他们是抗战胜利不可或缺的力量。在日军的残酷统治下,百姓们生活困苦,但他们始终心系抗日队伍,不顾生命危险,为游击队员们送粮送药、传递情报。有一位姓张的大爷,他虽然年事已高,但仍然主动承担起为抗日队伍传递情报的任务。他经常以打柴为掩护,深入敌占区,搜集日军的兵力部署和行动情报。有一次,他得知日军即将对游击根据地进行“讨伐”,便连夜翻山越岭,将情报送到了游击队员手中。游击队员们根据他提供的情报,提前做好了准备,成功地避开了日军的围剿。像张大爷这样的百姓还有很多,他们或许没有在战场上与敌人拼杀,但他们的默默付出同样为抗战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1937年,东北抗日联军第7军正式成立,这标志着饶河地区的抗日力量进一步整合壮大。第7军在军长陈荣久的带领下,多次与日军展开激烈战斗,给予日军沉重打击。1937年3月,陈荣久率领200余人在大顶子山后阻击进犯日军。战斗中,陈荣久身先士卒,冲锋在前,带领战士们与日军展开了殊死搏斗。他们利用地形优势,顽强抵抗日军的进攻,最终一举击毙日本参事官大穗久雄。然而,在战斗即将胜利之际,陈荣久不幸被日军子弹击中,壮烈牺牲,时年34岁。他的牺牲让全体战士悲痛万分,但也更加激发了他们的抗日斗志。战士们化悲痛为力量,继续在饶河大地上与日军进行着不屈不挠的斗争。

  在饶河抗战的艰苦岁月里,还有许多无名英雄为了抗击日寇,默默奉献出了自己的一切。他们有的在战场上英勇牺牲,有的在后方为抗日队伍提供支援,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于明智便是其中一位。1936年6月15日,他同150名战士行至同江县头道林子时,与日军360多人遭遇。战斗中,敌众我寡,情况危急。为了掩护部队转移,于明智带领几名战士主动吸引敌人火力,与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战斗。最终,他和战友们全部壮烈牺牲,但他们成功地为部队转移争取了宝贵的时间。于明智甘做军中马前卒,为了抗日救国不计个人得失,他的牺牲精神感动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饶河抗战的历史,是一部充满血泪与抗争的历史,也是一部彰显民族精神与爱国情怀的历史。在这片土地上,无数的抗日英雄们用他们的热血和生命,捍卫了祖国的尊严和民族的荣誉。他们的事迹将永远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中,激励着我们后人珍惜今天的和平生活,传承和弘扬抗战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作者:    来源:双鸭山日报    编辑:安贺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 @ 双鸭山日报社 黑龙江东北网络台主办
本网站为双鸭山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