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方台区基层党建工作综述
本报首席记者 杨军
开展讲党课活动108次,培训党员2200余人次;划分基础网格152个,80名专属网格员包保13个社区;党建联建协商解决各类问题1800余件,社区为群众处理急难愁盼事400余件……
一组组数据,一件件成果,展现了四方台区广大党员干部“奋勇争先求突破,再上台阶立新功”的昂扬面貌,见证了全区党建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生动实践。
党建领航风帆劲,实干为先铸担当。近年来,四方台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力,不断增强争优争先争效意识,在经济发展、社会治理、民生保障等各个领域,书写着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篇章。
筑牢政治根基,铸魂赋能强基固本
区委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全区各党委(党组)、党工委围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聚焦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以及省委、市委、区委全会部署要求,以“头雁”带动学,组织党员领导干部深入基层为普通党员和群众讲党课,实施党的创新理论学习教育计划,依托“龙江先锋”党建云平台、终端站点开展理论学习,提升党员教育培训质效。
创建“四方学堂”党建品牌,探索党建与业务融合新路径,依托“党建带业务、业务促党建”学习大讲堂,以“点单式”培训和比武练兵业务测试相结合的方式,累计举办培训14期,品牌经验被省直机关工委网站龙江机关党建认可推广。
坚持问题导向,注重学以致用,把各类主题教育与解决实际问题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开展调查研究、“我为群众办实事”等实践活动,切实解决安全生产、乡村振兴等一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让群众感受到了党建引领发展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变化。
压实主体责任,履职尽责担当作为
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建立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调机制,持续加强跨部门工作统筹和协同联动,集中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搭建基层治理网格框架,织密基层治理安民之网、便民之网、惠民之网,打通基层治理服务“最后一公里”。建立乡镇(街道)履职清单,通过“回头看”“三上三下”等工作方式,汇集多方意见,经过多方论证、反复修改完善,完成太保镇、各街道履职事项清单制定工作,落实乡镇干部工资倾斜政策。统一规范村、社区挂牌,清理村、社区牌子标识数量182个、153个,确保不留死角,不搞变通,推动规范清理工作全面精准到位。
坚持“书记抓、抓书记”,压紧压实机关党建责任,召开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会议,建立“述前自查+现场点评+整改台账”全链条机制,对述职中查找的问题、领导点评指出的问题等,建立整改工作台账,纳入“四个体系”跟踪问效,推动整改到位。今年以来,全区各基层党(工)委书记累计查摆问题41个,整改完成35个,正在推进6个。
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把“四下基层”作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具体实践,先后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407件。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开展“双服务、双报到”活动,2024年区直机关各支部共完成两轮全覆盖下沉工作,切实将服务成效凝结为群众心中的“党员实绩清单”。
党建领航振兴,联建联动服务民生
聚焦乡村振兴发展,把党建引领与镇域重点工作紧密结合,聚焦“六清一修一改一建”重点工作目标,持续推进农村环境治理。上半年已投入资金43.6万元,清理垃圾860余立方米,清洁路面610公里,疏通边沟230公里,太保镇人居环境持续改善。践行为民服务宗旨,始终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组织党员干部主动下沉基层,变“坐等上门”为“主动敲门”,精准掌握村民急难愁盼问题。从社保认证到临时救助,从低保审批到助残帮扶,已累计办结200余件民生实事,在服务群众中拉近了干群距离。
聚焦城市基层治理,创新建立“家门口议事”机制,通过“搭平台、优服务、解纠纷”三项举措,充分发挥社区“两委”成员、网格员等“预警哨”作用,为群众解决下水疏通、电路检修等各种身边事。以“党建红”促进“夕阳红”,各社区党组织分类建立“60+”和“70+”老人台账,为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护理等服务。建立“党支部+网格员+联户”服务机制,实现2950户、5000名老人全覆盖。在全市率先建立智慧养老服务平台,打造“15分钟助老服务生活圈”,完成9处社区爱心餐厅建设。
聚焦区域党建联建,构建“相互融合、左右联动”的党建工作格局。与税务、林场、煤矿党组织签订党建联建协议,建立党建联建联席会议制度,遇到问题共同协商解决。抓实便民利民服务,创建集贤、东荣街道“红色矿区”,设立“党建联建红色书屋”,收录党建理论、政策法规等方面书籍3000余册,修缮“红色广场”2处,增设多种健身器材,修建“港湾式”候车亭5座,为群众出行提供舒适环境,擦亮党建红色品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