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席记者 杨军
在新时代背景下,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深刻理解党建工作对于确保司法公正、提高司法公信力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把党建业务融合的“软要求”变成目标指引的“硬杠杆”,确保党建工作与审判实务同步发展。
坚持“三个引领”,找准党建业务双融合的切入点
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审判理念转变,牢记党对政法工作的绝对领导,进一步做实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推动政治功能和审判功能深度融合。
坚持党建引领铸忠诚。建立“党支部跟进学”长效机制,运用“三会一课”等方式,持续强化党的理论武装,组织理论学习77次。每季度评选践行“八思八问”、做实定分止争正反典型案例,在全体党员大会或组织生活会上对照研讨,增强忠诚履职的政治自觉、法治自觉、审判自觉。
坚持党建引领提质效。坚持把党支部建在庭上、党小组设在审判团队上,确保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更好发挥,以“如我在诉、如我在执”之心,用心用情办好每一起案件,案件质量大幅提升,审判质效位于全省前列。
坚持党建引领优服务。组织党员骨干法官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巧借他山之石,推出“八不准”“八无需”诉讼服务举措,应用“诉讼小秘书”接听来电2343次、“执行一证通”立案775件,施行“无感”退费机制退费986笔。
用好“三种制度”,找准党建业务双促进的契合点
坚持抓党建带队建促审判,落实“六清”管理要求,全面准确落实司法责任制,推动政治责任和法律责任深度融合。
用好审判质效会商制度。坚持党建工作与审执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召开专门会议研判质效指标、会商会议分析审判执行态势54次,党组成员召开条线落实会议,审判管理部门制发工作提示,院庭长实地督导联系点法院工作,构建“一把手”直接抓、抓方向,分管院领导协同抓、抓具体,审判管理部门精细抓、抓落实的监督管理格局。
用好案件质量监管制度。常态化开展涉民生等重点案件评查,强化案件评查结果运用,加强司法责任认定和责任追究,将“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落到实处。深化能力作风建设,突出抓好审判执行领域腐败问题整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向纵深发展,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用好审判业务评价制度。定期对各基层法院进行“体检”,结合指标运行情况,对全市基层法院员额法官特别是党员法官案件质效进行评价。每季度开展基层法院分管院领导履职能力评审,以能者上、庸者汰、劣者下的选人用人导向,引领推动“关键少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做实“三个围绕”,找准党建业务双提升的着力点
牢记政治机关第一属性,以强化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释放公正司法“强动能”。
围绕“规范+保障”,推动组织生活往实里走。紧紧抓牢党建责任制“牛鼻子”,实行党组“把向”、机关党委“抓总”、党支部“办实”的“三级联动”机制,细化制度流程,将两级法院班子成员出席组织生活会情况纳入述责述廉范畴,建立审判管理部门与机关党委、党支部协同管理机制,将“红色引擎”引入审判管理,每季度监测全体员额法官办案数据,制发工作情况“体检表”2期,为开好组织生活会提供精准化分析服务。
围绕“创新+融合”,推动组织生活往深里走。党组成员围绕审判质效情况,带数据、带问题,参加所在党支部和联系点法院党支部“找差距、提质效”专题组织生活会47次,组织党员法官围绕案件审理执行和工作落实情况,积极开展研讨,晒成绩、找不足,逐人对照分析,“实打实”查摆理念转变不到位、履职能力需提升等深层次问题,“心贴心”征求基层法院在工作推进、对口指导等方面的意见建议。基层法院党组成员逐一对分管条线员额法官工作进行点评,对质效相对较弱法官进行包保,“点对点”推进整改提高。
围绕“强基+讲评”,推动组织生活往心里走。聚焦“审判理念现代化”“提升申请执行人满意度”等开展专题学习研讨,坚持正向激励和警示教育并重,以基层党组织作用发挥,激发员额法官内生动力,组织办案质效优秀党员法官访谈5期,分享工作经验,引导全体员额法官相互学习借鉴。开展案件评析,做到揭短亮丑“割尾巴”,直言不讳“治顽疾”,实现以案为鉴、以案促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