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按钮
念好“三字经”为乡村振兴注入“文明力量”
//shuangyashan.dbw.cn  2025-07-10 05:56:50

教玉 本报记者 王博

  走进友谊县兴盛乡,一幅活力满溢的乡村盛景跃入眼帘。街巷整洁有序,村容焕然一新,志愿者穿梭忙碌,文化活动精彩纷呈。近年来,该乡以乡风文明建设为发力点,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为依托,积极开展贴近基层群众需求的文明实践活动,念好“‘形’‘魂’‘路’三字经”,培育时代新风,为乡村振兴培根铸魂。

  塑造文明实践之“形”

  夯实文化阵地建设,打造文化惠民“加油站”。积极向上争取文化活动设施,配备了一套户外健身器材,修缮了破旧的乡文化站,并为其增加了乒乓球桌、图书、电视,在宏伟村新建了一个村级文化活动室,并配齐了移动音响、电视、书籍、乒乓球桌等设备、设施,完成兴盛乡新时代文明实践“一所五站”的建设,充分满足群众的精神文明需求,让广大群众“闲有所去、去有所乐、乐有所益”。着力建设农家书屋,打造文明实践新阵地。积极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功能,将农家书屋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有机结合,内藏有农业、文学、历史、地理、科技等各类书籍3000余册,充分满足群众日常用书需求。围绕不同人群,广泛开展农技培训、理论宣讲、经典诵读、“党的二十大精神读书分享交流”“五四青年读书交流会”等主题阅读活动5场(次);将农家书屋打造为符合新时代文化特点的“文化粮仓”,引领村民从自身做起,养成“爱读书、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氛围,多举措打造“书香兴盛”。

  注入文明实践之“魂”

  发挥阵地作用,满足群众精神需求。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举办了“我们的节日·春节”“我在新时代文明实践过小年”等文艺汇演,通过传统歌舞、诗歌朗诵、赠送对联等方式助力传统文化有力传承。推进优秀资源下沉,积极与文化、医疗、环卫等部门联系,深入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电影放映、送文化下乡文艺汇演等活动,实现了将文化活动办到农村、文明新风送入农村的目标。强化队伍保障,提升理论宣讲质量。持续探索创新文明实践宣讲方法和途径,组建成立了宣讲志愿小分队。以田间地头宣讲、炕头宣讲的形式面向辖区居民开展面对面宣讲,就党的二十大精神、各项决策部署用通俗的语言、鲜活的事迹,透过“小切口”传递“大经纬”,让党的好政策、好声音深入广大群众心田,为辖区群众送去理论“及时雨”,实现文明实践宣讲的立体化呈现、精准化传播,让新时代文明风尚在兴盛乡“遍地开花”。截至目前共开展各类宣讲活动20场(次)。

  走好文明实践之“路”

  培育文明新风,共绘美丽乡村画卷。将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作为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改善农村精神风貌的重要抓手,努力营造“文明实践人人参与,文明成果人人共享”的良好氛围。在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内设置道德榜,推动广大群众向身边崇德向善、热心奉献的榜样学习;开展“美丽庭院”评比活动,调动广大群众参与最美乡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常态化开展“除陋习树新风”“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等移风易俗活动,通过文明实践工作者深入群众身边发放宣传手册、入户宣讲等方式,有效提升广大群众的思想道德素养,推进乡村文明风尚建设,不断提升兴盛乡文明实践工作水平和质效。创新文明实践,引领农村发展启航。努力实现文明实践活动精准化、实用化。定期深入群众身边,详细了解群众亟待解决的急、难、愁、盼问题。聚焦春耕期间群众需求,开展“助春耕、稳生产”志愿服务活动5场(次),切实解决农户实际困难,有效推动备春耕进度。加强对空巢老人的关心关爱,定期开展慰问陪伴、生活照料、精神关怀等文明实践活动,切实解决老年人精神生活匮乏问题,有效提升群众获得感、满足感和安全感。截至目前,兴盛乡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共开展各类文明实践活动60余次,形成“活动有场所、服务有保障、理论有人讲”的生动局面。

作者:    来源:双鸭山日报    编辑:安贺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 @ 双鸭山日报社 黑龙江东北网络台主办
本网站为双鸭山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