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我市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系列报道(下)
赵新宇 段珊珊 本报首席记者 杨军
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的组织;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的工作。
立足岗位争优秀、攻坚克难当先锋。在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中,全市4900余个党的基层组织犹如一个个战斗堡垒,近10万名党员犹如一面面旗帜,以强大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鼓舞和激励着煤城儿女奋发作为、笃行实干,共同奏响出高质量发展的最强音。
引领词:以服务创新在生动实践中提质增效
在集贤县商贸城的菜市场里,商贸城公厕正式开放,白色瓷砖墙面干净整洁,洗手台、便池等设施一应俱全,让群众的“方便事儿”终于得以解决。
在友谊县康乐社区,300余平方米的公益羽毛球馆,早4点至晚9点“全天开放”“全年无休”,每天都吸引百余人来此运动。今年5月末,社区聚焦居民诉求,将羽毛球馆改造纳入“民生微实事”,投入6.8万元升级基础设施,在地胶下增设运动地板,增强地面缓冲力,大大降低了市民运动受伤风险。
在双鸭山市政务服务中心,咨询导办、医保、社保等窗口忙而有序。年初以来,针对公积金租房提款业务增多、群众排队超半小时这一情况,抽调业务骨干组建应急小组,创新推出线下“潮汐窗口”,当等候人数超20人时马上启动,转变为公积金专窗受理业务,同步指派志愿者协助办理线上相关业务,把便利实实在在送到群众身边。
尖山区实施“凝新聚力党建赋能”行动,助力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发展;岭东区创新“点亮微心愿”,打造为民“服务先锋”;四方台区建立“家门口议事”机制,充分发挥社区“两委”成员、网格员等“预警哨”作用;宝山区打造国企离退休老党员“七彩志愿服务队”,为矿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在各方力量的有效集结下,近年来有16000余件涉及百姓的“急难愁盼”事儿得到解决,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成效正在不断显现。
引领词:以进取精神在百舸争流中奋楫争先
担重任、闯新路,这是双鸭山基层党组织的自觉;务实干、求实效,这是双鸭山全体党员的本色。
党员干部的作风,关系着群众的满意程度。带领村民将昔日贫困村变成全国首批乡村旅游重点村的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冷菊贞,带领村民走向富裕的全省“百名好支书”宝清县建设村党支部原书记杨学凯,带领村民传承赫哲文化、发展壮大民族特色旅游业的党的二十大代表卢艳华,一个个先进典型、一例例优秀事迹,影响着双鸭山人、鼓舞着双鸭山人、激励着双鸭山人。
党的力量来自组织,组织能使力量倍增。在全市各级党组织的带领下,全市上下凝心聚力,奋发作为,高质量开展了一场又一场创先争优、攻坚破难的“大会战”,用实际行动践行如磐誓言,赢得百姓的满意。
面对五十年一遇洪水,饶河县3000余名党员干部闻“汛”而动、应“汛”而为,投身灾情最严重、抢险最困难、群众最需要的防汛一线,抢修堤防280公里,保护农田71万亩,平稳度过了特大汛情,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得到了国家防指、松辽委高度评价,获得省领导批示肯定。
各县(区)、市直各部门、在双中省直国有企业从本地、本部门实际出发,积极申报市级“书记抓党建”项目;双矿、农垦等党组织与地方创新打造区域融合党建联盟;县场融合、地企共建等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助推全市先后荣获国家级荣誉称号40余项、省级荣誉80余项,经验做法在省级以上主流媒体刊发300余篇(条),先后在中组部《党建研究(内参)》《中国组织人事报》等主流媒体刊发,建强基层组织、选优配强带头人等经验做法先后被《人民日报》深入报道,并在全省范围进行推广交流。
煤海扬帆党旗扬,奋进征程未有涯。在鲜红的党旗引领下,全市各级党组织正奏响出高质量发展的最强音。千千万万党员干部矢志不渝、忘我奋斗,推动产业快速升级、城乡加速发展、群众生活持续改善,汇聚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
“身在最北方,心向党中央”。时下的双鸭山,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画卷正在缓缓展开,不仅展示着我市基层党建工作从起步到发展再到飞跃的成长历程,更释放着双鸭山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凝聚起的更大智慧和更多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