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中国好人”获得者、友谊县北方甄选农作物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郑立
本报记者 李莹莹
“堂堂正正做人、干干净净做事、明明白白做生意、地地道道服务‘三农’。”这是友谊县东建农资经销有限公司经理、友谊县北方甄选农作物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郑立信守的诺言。
为了让家乡的农业走向现代化,让身边的农民科技种田致富,勤劳致富后的郑立,以反哺社会为己任,“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她用一腔忠诚坚守责任,用一身正气恪守诚信经营,用一心为民信守初心使命。她先后获得“黑龙江省农村创业创新优秀带头人”“最美巾帼种粮人”“龙江好人”等荣誉,并入选2024年第二季度“中国好人榜”(诚实守信)名单。
放弃“铁饭碗”,投身黑土地
2003年,友谊农场第四管理区农业服务公司改制,14名员工面临下岗的风险,郑立的爱人在农业公司工作,带领大家在农闲时候种白萝卜、打预制板,又累又难。作为土生土长的东建乡人,郑立有着很浓的家乡情怀,一心想为家乡做点什么,此时此刻,她想起爱人时常挂在嘴边的话:“要真干事、干实事、干好事。”她想,如果可以经营好这个公司,发挥教师特长普及农业知识,不仅可以保住职工们的“饭碗”,还可以助农增收,这样孩子们就会有更好的受教育条件,于是她走下三尺讲台,离开了教师岗位,毅然投身黑土地,实现了自己服务“三农”的人生梦想。
讲实话是硬本事,干实事显真功夫
郑立诚信经营,不断积累着信誉这个“无形资产”。她摸索帮助农民增产增收的有效途径,带领合作社社员开展田间实验,搜集水稻生长过程中稻苗、杂草的样本,制定并完善了涵盖种子、肥料、农药、航化内容的“水稻全程科技一体化方案”。2019年,她与80位种植者签协议,既带动种植热情也推动了对科技增收的普及推广,秋收后产出粮食品质与产量均超出了预期,她兑现承诺给种植者落实“2分钱爱农补助”,让每户增收近1万元。虽然她自掏腰包拿出了80万元,但看到了辛苦种粮农户一张张满意的笑脸时,她都认为值得。2020年至2022年,有更多的农户主动使用一体化方案与公司签约,于是她又拿出了120万元继续开展爱农补助,虽是一笔不小的资金,但能够提升更多农户科技种田意识和收入,她内心感到无比满足。如今,她不仅成为一名懂农业、爱农村、为农民的基层党员致富带头人,而且还领办合作社、带富周边人。
征程万里初心不变,饮水思源本色不改
走进郑立公司门前的长廊,除了挂着各时期水稻生长样株外,红红的锦旗分外显眼,“受恩于国感恩于民”,二十多年来,她经营农资时常做“赔本”买卖,服务“三农”她经常干“倒搭钱”的生意,“挣钱不揣兜、回报给乡亲”的事儿也做得乐此不疲。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影响了卖粮,使很多农户无法按时偿还银行贷款,甚至影响农户个人征信与下一年农业生产,农户的困难牵动她的心,她多方筹借资金为农户垫还以安心过年。从此以后,每年还贷款期间,郑立又多了一项“任务”,就是帮农户筹钱,防止他们“着急用钱”而“低价卖粮”致使收益受损,也防止他们因无法按时偿还银行贷款而信誉受损。2023年,农垦系统开展带头扩种大豆油料行动,很多农户响应号召将水稻田改造成旱田,订购的水稻种子无法退回种业,郑立郑重思考后,决定原价召回已售种子,转商品粮销售,2000公顷地的水稻种子共损失几十万元,但维护住了老百姓的利益。
大家常说:“郑总吃亏的事儿干得太多!”郑立却坚定地说:“我是党员,是农业人,关键时刻就要站出来。企业想的不应该只是利润,更重要的是信誉、服务和责任。”就是这样一个坚持诚信理念,坚守契约精神,注重履约践诺的新农人,带领当地农民集中智慧、尊重创造、实现愿望,成为乡村振兴征途上的靓丽风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