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席记者 杨军
从七星山峰到七星河湿地,从乌苏里江畔到安邦河两岸,从“天下第一大场”到“城市后花园”……我市积极探索将文化和旅游有机结合的新路径,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文旅融合发展之路,绘就一幅幅绚丽多彩的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近年来,我市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高位推动特色文旅产业发展,打造全域全季旅游发展格局,“活力魅力双鸭山”品牌愈发响亮,“魅力宝清城”“醉美集贤红”“船歌唱饶河”等县域文旅品牌陆续叫响。
“流量”变“留量”,文旅产业“热辣滚烫”。从山水赋能到文化传承,而今的双鸭山正在加快构建更具竞争力的现代文旅产业体系,文旅市场焕发出无限的生机和活力,游客满意度和体验感不断提升,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持续扩大,双鸭山开始成为更多人心中“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诗与远方”。
凝聚合力——提升文旅融合发展新质效
春末夏初,宝清大地迎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盛宴——芝樱音乐节,同时“宝马大集”的增设,搭建了一个文旅体商贸互动的平台,吸引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为充分满足大众旅游时代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我市推动全域旅游业态融合发展,促进文旅与城建、农业、教体、康养等跨界融合,丰富文旅产品新供给。越来越多的游客开始从“走马观花”转向“沉浸其中”,在阅览双鸭山大好河山、感受其自然之美的同时,更多地体验双鸭山发展活力、感受其文化魅力。
提升独具特色边境游品质。2024年8月在饶河县举办了黑龙江省首届边境(界江界湖)旅游联盟大会暨双鸭山市特色文化旅游产业推进大会。大力推进乌苏里江沿江升级改造,建设玉见南山、船歌故里、赫哲人家、蜜淌乌苏、“爱情岛”等主题景点,开发了集露营、度假、垂钓、观景于一体的乌苏映像亲水营地。同步实施城市道路恢复改造、公园广场改造、老旧小区改造等10余个景城一体市政项目,提升边城的美丽颜值、魅力指数,实现了“人在景中、景在城中、景城一体”的全域边境旅游新格局。
市县联动推动景区提档升级。宝清县圣洁摇篮山滑雪场获评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成为全国26个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之一,也是继亚布力之后我省第二个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七星山国家森林公园国际汽车营地获评3C级自驾车旅居车营地,圣洁摇篮山旅游度假区、四排赫哲风情旅游景区获评国家4A级旅游景区。集贤县东兴村获评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实现了“景区+营地”“景区+旅居”等多样化的露营模式。
丰富“文旅+”融合产品发展。持续推进“文旅+”融合发展,初步形成了“吃住行游乐购”全要素旅游产业链条和全域旅游新格局。掀起了以生态康养、非遗传承、红色教育为一体的“课堂随身走、风景伴学游”银发康养游热潮,省老干部大学授予双鸭山“游学养”教学实践基地称号。开展“黑龙江省业余滑雪邀请赛”“大众滑雪精英赛”“百万青少年上冰雪活动”等各类体育赛事近百场,充分彰显了“文旅+赛事”的强劲吸引力和广泛参与度。2025年,宝清马拉松成功跃升至中国田径协会B类认证,以“跑进世界最大芝樱花海”为推广主题,吸引国内外5000名参赛选手。宝清芝樱音乐节仅三天就吸引来超5万名省内外游客,展现了“音乐+文旅”模式的独特魅力,带动旅游收入2000余万元。
冰雪加力——打造文旅融合发展新高地
孩子们在冰场上欢快戏耍游玩、滑雪爱好者从雪道上飞驰而下、广大游客在冰雪世界里徜徉流连,发展冰雪体育运动、释放冰雪文化效应、点燃冰雪经济引擎……双鸭山的冰雪“文化+旅游”,如今火热又火爆。
“冷资源”激发“热效应”。抢抓“后亚冬”机遇,借助冰雪魅力,双鸭山文旅市场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与韧性。数据显示,2024-2025冰雪季,我市累计接待游客214万人次,同比增长77%,实现旅游收入4.5亿元,同比增长22%。
冰雪旅游热度攀升。打造了“小南河关东风情冰雪游园”“东湖冰雪奇妙乐园”“梦幻童年冰雪乐园”等20余处冰雪特色旅游项目,串联了冰雪运动、民俗体验、冰雪游园等4条精品旅游路线,组织了冬钓冬捕、冰雪赛事、节庆美食等30余场主题活动。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圣洁摇篮山旅游度假区单季接待量突破30万人次,“光辉岁月·雪村部落”运营第一年即取得实现接待14万人次的亮眼成绩。
冰雪文化凝聚传承。举办了全市新春冰雪游园会,友谊县冰雪文化旅游节、宝清县冰雪文化旅游季、 饶河县“乌苏冬韵畅享界江”冰雪嘉年华、集贤县“燃情亚冬会冰雪集贤城”冰雪嘉年华等大型主题活动。通过非遗文化进景区、群众文化节目展等沉浸式演出,丰富产品供给,为广大市民游客提供全新体验。
冰雪活动精彩纷呈。以集贤县光辉岁月雪村部落+笔架山冰雪乐园、宝清县圣洁摇篮山滑雪场+知青文化街区、饶河县小南河村+乌苏冰雪乐园等为代表的研学旅游路线持续火爆。第三届双鸭山市(友谊)冰钓邀请赛和饶河中俄界江国际冰钓节开赛,第二届“奔跑吧·少年”中小学生冬季运动会、宝清大众滑雪精英赛、尖山区“云峰杯”滑雪比赛、友谊县全民速度滑冰邀请赛等赛事,为广大青少年和滑雪滑冰爱好者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冬季各景区热门活动多次被省媒和央媒转发报道。
多点发力——释放文旅融合发展新动能
好产品带来好体验,好体验形成好口碑,好口碑塑造好品牌,好品牌带来好发展。近年来我市通过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将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打造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打卡。
紧盯特色品牌,高水平谋划项目。紧扣高质量发展要求,精准施策,集中力量实施了一批文旅基础设施提升项目,在硬件设施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强化项目储备多元化,聚焦康养旅游、乡村休闲等重点布局,同步推进“大而强”“小而美”的强基础项目。以产业为支撑,以特色为品牌,不断加快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积极推进七星山国家森林公园国际汽车营地、蜜都商务酒店、宝清县文旅产业创意及消费聚集区、文韵饶河体验中心、宝清县冰雪温泉酒店等重点文旅产业项目12个,总投资近20亿元,补足了文旅设施短板,提升了服务供给能力。
强化精品意识,高标准推动实施。市直及各县区主要街路及各通景公路进行全面升级改造,建设旅游观光“彩虹公路”等路面70余公里。双鸭山市科技馆、集贤县七星山国家森林公园、宝清县圣洁摇篮山旅游度假区成功入选黑龙江省首批研学旅游基地品质提升试点单位,进一步健全了配套服务体系。
聚焦改革创新,高质量推动转型。坚持推动文旅产业市场化运行,集贤县、宝清县、饶河县组建了相关旅游管理公司,先后引进一批文旅企业落户双鸭山,初步呈现出政府主导、市场主体积极跟进,旅游产业市场化运营日益完善的发展态势。
靶向发力——实现文旅融合新跃升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文旅融合不仅是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简单叠加,而且要在理念、机制、资源三个层面实现协同,达到“1+1>2”的效果。我市推动特色文旅全域全季全面出彩,全力以赴打造文化旅游新高地。
加速让文旅资源“旺”起来。依托饶河县沿乌苏里江边境特色旅游资源,积极发展出入境旅游,培育边境观光、异域风情体验等边境旅游产品,发展特色餐饮、文化演艺、土特产加工销售等,支持做大边城游、发展沿江游,加快构建边境旅游产品体系。提升湿地生态休闲发展水平,合理利用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自然生态资源,推进森林康养、生态观光、自然研学等生态旅游产品“旺”起来。
加速让文旅品牌“靓”起来。立足资源优势和特色优势,拓宽战略视野,精心策划包装,叫响“活力魅力双鸭山”城市IP,全方位展示旅游品牌形象,真正让广大游客记住双鸭山、想来双鸭山、会来双鸭山。积极培育“周末近郊游”“夏季避暑游”旅游市场,策划主题活动,加强对省内外游客的营销推广力度。
加速让文旅环境“优”起来。推进全域环境整治,推动全域文明提升,持续构建“快进慢游”的交通网络,加快建设“智慧景区”,维护公平有序、诚信经营、文明旅游的良好市场秩序,持续提高游客畅游品质。
加速让文旅深度“融”起来。坚持“宜融则融、能融尽融”原则,不断拓展旅游产业边界,优化配置和相互融合旅游资源。大力推进“旅游+”“+旅游”,将“商、养、学、闲、情、奇”作为新的旅游产业发展方向,与原有的“吃、住、行、游、购、娱”要素进行融合,打造旅游新产品新业态,不断提升旅游业发展层次,形成优势叠加,激发倍增效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