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按钮
锚定“十五五”开局方向共绘乡村发展“时代新图”
//shuangyashan.dbw.cn  2025-05-29 07:04:02

纪雨欣

  “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站在“十五五”发展的关键节点,乡村振兴承载着民族复兴的殷切期盼,寄托着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锚定粮食安全“生命线”、绿色统筹“生态线”、强村富民“幸福线”,以实干为笔、奋斗为墨,在希望的田野上,绘就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壮美画卷,谱写乡村振兴的时代华章。

  锚定“粮食安全”的奋斗重心,守好粮食生产“基本盘”,共绘“五谷丰登乐万家”的丰收新图。在“十五五”发展规划的引领下,保障粮食安全、夯实农业根基成为乡村振兴的核心任务。粮食安全不仅是端牢“中国饭碗”的根本保障,更是维系国计民生、推动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压舱石”。各地需牢牢把握农业发展主动权,将粮食生产深度融入乡村振兴战略全局。必须以“长牙齿”的硬措施严守红线,通过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土地平整、灌溉排水等工程,让“望天田”变身“吨粮田”。同时,要建立动态监测机制,坚决遏制“非农化”、防止“非粮化”,确保耕地数量不减、质量不降,筑牢粮食生产的“底盘”。在春耕期间可以大力推广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农作物良种,依托卫星遥感、无人机巡田等智慧农业技术,实现精准施肥、病虫害智能防治,推动粮食生产从“靠天吃饭”迈向“科技赋能”。通过加大种粮补贴力度、落实最低收购价政策让农民种粮有钱赚,发展订单农业,构建“企业+合作社+农户”利益联结机制,畅通产销渠道,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将极端天气与病虫害等风险应保尽保,消除农民后顾之忧,与耕地保护、科技赋能形成多轮驱动,牢牢端稳中国饭碗,为国家发展筑牢坚实的粮食安全根基。

  锚定“绿色统筹”的治理重点,建好宜居宜业“和美村”,共绘“上有黄鹂深树鸣”的生态新图。在“十五五”发展规划的引领下,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推动乡村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成为重要任务。乡村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是提升农民生活品质的“幸福密码”,更是夯实乡村振兴生态根基的“动力源泉”。各地应始终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将乡村生态环境保护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在乡村环境整治中要直面农村人居环境的痛点与难点,聚焦农村人居环境顽疾,建立垃圾污水常态化治理机制,通过完善相关设施与管理体系,确保农村垃圾及时清理、污水有效处理。同时,大力推进农村卫生厕所改造的后续管护工作,保障改造后的厕所持续正常使用,切实打造环境整洁的美丽乡村,让农民生活在干净舒适的环境中。农田治理也是乡村环境整治的关键环节,要积极引导农户、农业企业采用绿色防控技术,推广节水节肥技术,鼓励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促进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与循环转化,保障农业生态系统的健康稳定,实现农业生产与生态保护的良性互动。人居环境整治是一个多维度、综合性的系统工程,要通过科学有效的生态修复,恢复乡村生态系统的平衡与活力,推动乡村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实现乡村生态环境的长治久美,绘就“全民护绿、人人行动”的生动画卷。

  锚定“强村富民”的振兴目标,答好坚守初心“为民卷”,共绘“幸福生活入画来”的美好新图。在“十五五”发展规划的指引下,实现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是时代赋予的重要使命。强村富民不仅是提升农民生活品质的关键,更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筑牢党在农村执政根基的核心任务。各地应将群众幸福作为工作核心,把乡村振兴蓝图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民生成果。产业发展是强村富民的“重头戏”。深挖乡村特色资源,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产业,打造独具特色的“一村一品”“一镇一业”,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建设农产品加工园区,延长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让农民从产业发展中获得更多收益。同时,大力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推进水、电、路、气、通信等建设,优化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让乡村既有发展的“速度”,更有民生的“温度”。人才是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实施“引凤还巢”计划,吸引乡贤、大学生、专业技能人才返乡创业就业,同时要开展职业农民培训,培育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队伍,完善人才激励政策,在资金、项目等方面给予支持,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通过产业带动、设施升级、人才赋能,把“致富锦囊”紧紧攥在农民手中,感受百业兴旺的美好生活。

  (作者单位:双鸭山市饶河县五林洞镇人民政府)

作者:    来源:双鸭山日报    编辑:杨宏图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 @ 双鸭山日报社 黑龙江东北网络台主办
本网站为双鸭山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