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教体局开展家庭教育宣传周与心理健康活动月系列活动
本报记者 朱悦
5月份是心理健康活动月,5月15至25日是家庭教育宣传周。为进一步加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在家庭教育宣传周和心理健康活动月期间,市教体局积极行动,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活动,在全市教育领域引起热烈反响。
科学构建心理健康评估体系
本次活动中,市教体局组织专业人员运用标准化心理测评工具,对全市四县四区82523名师生开展心理健康普查。测评内容覆盖学习压力、人际交往、情绪管理等多个维度,通过量化分析建立动态心理健康档案,为精准识别心理问题、制定分级干预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教育部门根据测评结果建立预警机制,及时采取针对性辅导措施,有效实现心理问题的早发现、早介入。
深化家校协同育人专业指导
市教体局特邀清华大学双博士后罗丹阳开展专题培训,围绕家校沟通机制优化、学生潜能开发策略、教师心理健康维护三大核心领域,系统解析协同育人实施路径。培训通过理论阐释与典型案例相结合的方式,重点讲授情绪管理技术、压力调适方法及家校协作实践策略,为参训教师及家长提供可操作性指导方案,有效提升协同育人实效。
完善心理健康服务长效机制
活动期间,市教体局组织开展新兴广场家校共育心理咨询、中高考家庭专项减压辅导等实践活动,不仅提升了师生和家长对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还强化家校社协同育人共识,为构建更加完善的家校社协同育人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近两年,市教体局累计邀请国内省内专家开展分层分类培训30余场,覆盖教育管理干部、班主任及家长群体达十万人次。联合民政部门建立特殊家庭帮扶机制,对留守儿童、单亲家庭等群体实施“一人一档、一生一策”精准管理,累计开展个性化指导200余节,服务27400人次。自2024年起,着力推进大思政背景下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建设,创新“心理教师+家庭教育指导师”双师融合培养模式,储备复合型专业人才队伍。
未来,市教体局将持续完善“评估-预警-干预-跟踪”全流程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深化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数字化转型,重点推进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化建设,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长效机制,全力护航青少年健康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