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按钮
执人民之笔,绘城市焕新“三重奏”
//shuangyashan.dbw.cn  2025-04-24 07:39:57

潘蕾竹

  春潮涌动处,万象更新时。2025年全国两会将“城市更新”议题推向聚光灯下,不仅因其关乎亿万百姓的“安居梦”,更因其折射出新时代基层治理的深层变革。从老旧小区改造到住宅层高标准提升,从完整社区建设到智慧化治理探索,这场“向美而生”的城市焕新运动,既是民生工程的“硬投入”,更是治理能力的“软升级”。它如同一面棱镜,映照出“人民城市人民建”的价值底色,也折射出党建引领下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智慧。

  城市更新,从“面子”到“里子”,绘就民生幸福底色。若将城市比作生命体,老旧小区便是亟待疏通的“毛细血管”。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将2000年前建成的老旧小区全部纳入改造范围,惠及1.2亿群众,但改造绝非简单的“涂脂抹粉”,层高从2.8米提至3米,看似微小数值变化,实则是居住尊严的丈量——空间舒展了,心才能舒展,采光通风优化了,生活方有诗意栖居。正如古语所言,“宅者,人之本”,当政策从“住有所居”迈向“住有优居”,城市更新的笔触便从“物理空间”延展至“心理温度”,让“水泥森林”生长出人文关怀的根系。

  共建共享,从“独角戏”到“大合唱”,激活基层治理新动能。城市更新绝非政府的“独角戏”,而是多方参与的“交响乐”。北京某社区推行“居民点单式改造”,让群众自主选择加装电梯或增建停车位;上海试点“社区规划师”制度,让专业力量与居民诉求深度融合。这些实践印证了一个真理,基层治理的密码,藏在“将话筒递给群众”的谦卑里。正如《管子》所言,“政之所兴,在顺民心”,当政策设计从“政府主导”转向“群众共谋”,当改造资金从“财政独担”变为“社会众筹”,基层治理便跳出了“费力不讨好”的怪圈,在“双向奔赴”中凝聚最大公约数。

  智慧赋能,从“传统治理”到“数字治理”,书写城市文明新篇章。在杭州某社区,物联网传感器实时监测独居老人起居,AI算法优化垃圾分类清运路线;在广州旧改项目中,区块链技术让拆迁补偿全程透明可溯。这些场景揭示着城市更新的未来图景,数字技术不再是冰冷的工具,而是有温度的治理伙伴。但技术狂飙中尤需冷思考——智慧化不是用“数据铁笼”取代人间烟火,而是以“数字绣花功夫”编织更有韧性的生活网络。“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当“数字治理”与“人文关怀”琴瑟和鸣,城市更新方能突破“见物不见人”的窠臼,在科技与人文的共振中抵达文明新高度。

  (作者单位:双鸭山市集贤县委组织部)

作者:    来源:双鸭山日报    编辑:杨宏图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 @ 双鸭山日报社 黑龙江东北网络台主办
本网站为双鸭山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