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按钮
垦地合作种出好粮食
//shuangyashan.dbw.cn  2025-04-18 07:54:34

“奋力开创全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系列报道之十六

本报首席记者 杨军 记者 李莹莹

  春回大地,黑土地上一片繁忙景象。依托优势,集贤县福利镇不断深化垦地合作模式,助力粮食产量和质量双提升。

  近年来,集贤县福利镇致力于推动农业现代化、农村繁荣、农民增收,率先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垦地共建探索,积极与北大荒集团二九一农场有限公司对接合作,在搭建合作纽带、引入前沿技术以及示范典型培育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关键词:“联姻”垦地,共筑合作新纽带

  农业兴则乡村兴,农业强则国家强。在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推进的当下,探索高效农业发展模式至关重要。福利镇立足自身发展需求,精准锚定垦地合作这一关键路径,主动作为、积极探索。通过与二九一农场携手,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合作共建之路。

  借势资源,开启垦地合作“加速度”。福利镇率先与二九一农场“联姻”深挖地理优势,依托城关镇地理优势,借助农场资金、技术、人才优势,整合各类资源,在技术上引入先进种植技术,理念上学习科学管理经验,平台上搭建合作交流桥梁,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有力推动镇域农业经营方式转型升级,为垦地合作奠定坚实基础。

  机制护航,筑牢垦地合作“压舱石”。按照集贤县垦地合作项目实施方案,率先垂范先试先行,全力投身垦地共建建设当中。在县政府政策支持和牵线搭桥下,从顶层设计层面明确合作方向与目标,镇场双方联合组建专家指导组,在合作地块精准指派技术责任人和管理责任人。同时紧密围绕国省在高标准农田建设、耕地轮作、秸秆综合利用等领域的政策导向与资金投向,携手争取优质项目,全方位提升垦地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

  股份破局,激活垦地合作“新引擎”。福利镇东发村、金星村率先与二九一农场开展股份制合作经营。以东发村225亩和金星村476亩村集体机动地为试点,通过股份制合作,整合资源、优化配置,激发土地活力。这一创新性举措不仅盘活了村集体资产,更成为社会化服务全面推广的先声,为垦地合作探索出全新路径,助力乡村振兴迈上新台阶。关键词:携手垦地,前沿技术促丰收技术是农业发展的核心动力。福利镇秉持科学发展理念,以垦地合作为依托,积极推动前沿技术在水田和旱田的同步应用。通过创新种植模式与精细田间管理,挖掘土地潜力,为农业丰收注入强劲动力。

  水田施行宽窄行技术,开启高效增产新篇。高丰村是集贤县最大的自然水灌溉种植水田村,全村有水田12000亩。2024年,二九一农场农服免费为高丰村提供无人驾驶宽窄行侧深施肥插秧机和侧深施肥专用底肥,在高丰合作社试验田开展宽窄行插秧,由原来的普通插秧机改为宽窄行插秧,种植行数增加了20%。经测算,每公顷可增产1.4吨,全村800公顷土地采用该技术增收291.2万元。

  旱田实施大垄密植,破解土地“碎片化”难题。结合集贤县的气候条件,精选半收敛性、适合密植的迪卡2235玉米品种,摒弃了传统的小垄距种植模式,按照1.3米垄距整合小块耕地连片种植,有效解决了土地“碎片化”问题。2024年,采用大垄密植技术的玉米秧比普通地块高30厘米以上,保苗株数平均每亩增加600株,土地利用率提高了20%,极大地提升玉米种植的规模效益和产量潜力。

  精准技术强化田管,护航作物茁壮成长。玉米播种过程中,二九一农场调派马斯奇奥6行气吸式精密播种机等大型机械设备配合播种,确保播深和匀度一致,达到苗齐苗壮的效果。通过先进技术应用,全方位保障水田高质高产。

  关键词:树标垦地,培育示范新典型

  福利镇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全面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增强农户参与垦地合作的积极性,颠覆对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的认识。通过树典型、立标杆,引领推动全镇高标准农田建设高质量发展。

  村级示范,点燃全域发展“燎原火”。福利镇三个村分别以水田、旱田作为县域垦地合作的先行典范,高丰村引入先进的宽窄行插秧技术;东发村、金星村建设千亩“玉米高产栽培示范区”,辐射带动全县各乡镇大面积推广垦地合作。利用春耕、秋收等时间节点,组织农户现场观摩示范点,全面展示合作成果,点燃全域发展热情,逐步将合作模式和先进技术推广至其他村屯,推动区域农业协同发展。

  品牌示范,擦亮县域农业“金招牌”。高丰村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集贤大米”被收录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这不仅是对产品品质的高度肯定,更是垦地合作在农产品品牌建设领域的重大成果。以“集贤大米”为典型,积极引导其他农产品加强质量管控,挖掘地域特色,开展品牌创建工作。借助“名特优新农产品”拓展销售渠道,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带动“集贤大米”向品牌化、高端化迈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社企示范,激发土地资源新活力。为进一步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成立高丰村水稻合作社,积极推动更多村整合散户资源,以市场化运作实现土地集中流转。在“种”上,精心挑选优质水稻品种,从源头上保障产出稻米的品质。在“产”上,引入先进农业机械设备与科学种植技术,实现机械化、智能化、标准化作业,有效提升水稻产量。在“销”上,开展农产品深加工,将稻谷精加工成优质大米,同时采用订单农业模式,与上海、杭州、广州等地的商家达成合作,拓宽销售渠道,提高农产品附加值。通过打造精品农产品,实现多渠道增收,为垦地合作注入新活力,推动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作者:    来源:双鸭山日报    编辑:杨宏图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 @ 双鸭山日报社 黑龙江东北网络台主办
本网站为双鸭山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